都来读

第63章 血战歧亭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为太阳唱支歌),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作《三峡》,首句有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再加上滩涂密布,可见三峡之险要。当年刘玄德东下攻吴,在此损失五万骁勇蜀卒,折戟沉沙。

杨安虽首战告捷,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等着。

隋文帝宣战时所言发动五十一万精兵,是为了壮大声势,以震慑南朝,实际能征善战的将士不超过二十万。

杨安手下的士兵,总共不到八万,其中水军精兵一万多人,余下的都是陆军。

狼尾滩大捷后,水军士气大振,顺流而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很快就能和中游秦王杨俊率领的大军汇合。

但是后陈的守军,不可能让杨安轻易如愿。

陈朝的士兵们,视隋人为北虏,自命正统,绝不肯轻易屈服。

杨安走的这条水路,必要经过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以及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

而这一带的守军,正是南陈赫赫有名的湘军铁军。

湘州得天独厚,得益于复杂的地形培养出彪悍的民风,经过南陈军神候瑱的训练,早已成为一支忠勇绝伦,纵然面对天神下凡也绝不改色的湘州铁军。

军神候瑱死后,湘州的军事负责人换成了陈慧纪,南陈名将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孙,时任荆州刺史。

陈慧纪是一员老将,从侯景之乱起就参与各种军事活动,素有战功,虽然并无殊勋,但也算中规中矩。

也因为湘州的独立性,较少受到朝廷中枢的影响,人心尚未离散,扬州的奢靡之风也未沾染此地。

所以尽管陈朝腐败,后主昏庸,但湘军铁军丝毫不受影响,在陈慧纪的带领下,愿意为大陈流血到最后一刻。

在陈慧纪的领导之下,南陈的湘州战区军政清明,将士用命,都愿意为大陈效死誓要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此时的湘州长江防线已然化为一座铜墙铁壁,杨安将不得不接受更大的挑战。

开皇九年正月,杨安的水军到达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时,发现有三条粗壮的铁索横截江面,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而屯守歧亭的,是陈慧纪派来的南康内史吕忠肃。

陈慧纪的战略是,依靠夷陵出口复杂险要的地形,让吕忠肃率领少量最精锐的部队牵制住杨安的水军。

如果战局陷入僵持,他便可以率军南下,支援建康,一支生力军的加入会使得杨广攻打健康的主力部队陷入苦战,甚至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负责防守歧亭的南康内史吕忠肃骁勇善战,此去更是抱了必死决心。他出手不凡,体现出了很强的整备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布起了三条铁锁,横江阻断隋军东出三峡之路。

歧亭位于巫峡出口处,极为狭窄,所以江面能够被铁链封锁。

吕忠肃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大量赏赐。他这次将全部家产充作军资,以示决死一战之心,士兵们也都战意高昂,泯不畏死。

在巫峡峡口,杨安带着水军停止了前进,派出小船打探敌情。

小船很快回来,报知杨安,前面的三道铁索难以摧毁,且两岸驻驻扎敌军,一旦派士兵摧毁铁索,敌兵就会仗着有利地形,向我士兵发动攻击。

而且江边多悬崖河滩,我军即使派出大船,也不便作战,反而可能成为敌人的靶子。

杨安听后,思索半晌,最终决定派出小船向敌人发起试探性攻击。

第一次遇到正面意义上的强敌,杨安觉得之前的狼尾滩突袭大捷,只是侥幸而已。

很快战斗打响,尽管杨安的水军训练有素,但交手以后,杨安很快发现,敌军士兵一个个英勇彪悍,铠甲轻便,倚靠江边的悬崖河滩,作战敏捷,来去自如。

杨安心里暗暗吐槽,真踏马不愧为湘军铁军,在隋朝时便如此勇猛血性!

杨安的水军,经过残酷的训练后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每五艘小船组成一个五行阵,每十艘小船组成一个鸳鸯阵,向敌军发起数次攻击。

这些阵法,在陆地上可以发挥极大的威力,在水战中却因为不能近距离接触,所以效果差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盛华 凤栖梧之医手皇后 西游归来 科技与娱乐的帝国 冥破万天 我要你赔我! 老黑是条狗 随身带着一个小灵界 仙凡旅途 无能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