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六十五章 蛰伏(一)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回明之崛起),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经过半年的筹划,东宫内厂悄然成立,并布置下第一个任务,就是清查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监察御史这批官员中,到底都属于哪个阵营,因为这些人平时都挂着左右副都御史之类的头衔巡抚四方,常年在外,等于是朱元璋了解民情的耳目。

这些耳目一旦被人操纵的话,对于东宫是十分不利的行为,从都察院监察御史袁泰弹劾六艺书院和刘三吾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分散,各自为政了。

这次东宫的动作虽然隐蔽,但是所动用的人也不少,为了方便做事,启用了大量原锦衣卫的成员,虽然朱允炆没有指望瞒过老朱,但是在这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帮了他的大忙。

强悍的朱元璋,在自己六十六岁高龄的时候,前年刚收入宫中的李贤妃又为其诞下一子,取名朱楠,是为朱元璋的底二十六个儿子。

虽然此时朱元璋已经是子孙颇众,但老来得子,仍然是欣喜异常,不但大加赏赐李贤妃,同时为天下同贺、与民偕乐,以宣扬其强劲的生育能力和那颗未老的心。遂令工部建十楼于江东诸门外,令民设酒肆于其间,以接四方宾旅。其楼有鹤鸣、醉仙、讴歌、鼓腹、来宾、重泽等名。不久,又诏令增建五楼。

但是与民未同乐,楼也未建成。朱楠出生不到百日,便突然患病暴毙,就在朱元璋这一喜一悲之间,内厂的建立虽然落入了其耳中,但是也未曾放在心中。

可能是朱楠的暴毙让他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吧,反正朱允炆入宫侍驾御书房的时候,发现朱元璋比之刚刚老年得子的时候,仿佛苍老了很多。

不堪重负的模样,诏命皇太孙朱允炆入主三法司,也就是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的合称,让其断刑狱之事,非谋反之罪,但凡四品一下官员的刑罚,皆交与皇太孙署理、裁决。同时主持修订《大明律》。这样以来,朱允炆手中权势陡然增加,一时间朝中大哗。

其实,在洪武二十六年皇太孙回到京师之后,一直被皇上所压制。虽然未曾明言,但是朝中大小官员都是眼睁睁的看着,皇太孙江南一行,等于无劳而返,不但由于本身的莽撞触怒了皇上,使皇上不顾龙兴之地的发展,将临濠之江南富户尽数迁往辽东。而且将皇太孙任命之吴雪凡迁任于琼州蛮荒之地。

后来蒋瓛坐事入狱,锦衣卫本来是交与皇太孙署理,但是皇上又废除锦衣卫特权,听闻燕王府向东宫要江南富户后裔,东宫前景一片惨淡。正当群臣以为皇上别有心思,说不定是想另立储君的时候,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明镜般的时局被皇上的一纸诏命全部打乱,原本和诸王暗通消息的百官,此刻又开始犹豫起来。

百官本来大都是投机之人,否则也不会有御史袁泰弹劾属于皇太孙的六艺书院。但是看到如此情况,不少官员又收回了那份不安分的心思,开始静观其变。

此时,纵然有人知道东宫内厂的些许事情,但是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谁还会自讨没趣,那不是要承受来自东宫的怒火吗?被锦衣卫吓的有后遗症的官员如是想。

所以内厂的发展颇为顺利,由张定边提供张士诚所遗宝藏作为后盾,内厂编制迅速的扩充至三千人左右,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大部分还是启用锦衣卫原来的成员,也正所谓是换汤不换药,锦衣卫换了个名字,却成为了东宫的嫡系。

这可能也是朱元璋未曾想到的。但是朱允炆深知不能太过于张扬,所以在前期尽量的保持低调,在收集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和都察院御史等人的资料同时,也掺杂了很多琐碎小事,令人摸不着头脑,而达到低调的目的。

而朱允炆自己,则是十分投入的参与到修订《大明律》和纠案平反的热潮当中去了。

大明从立国起,朱元璋就率群臣立法定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其中有代表性通行的有:《大明令》、《大明律》、《诸司职掌》、《洪武礼制》、《礼仪定式》、《孝慈录》、《教民榜文》、《皇明祖训》等。

而《大明令》相当于宪法,是不可动摇的。《大明律》虽然是和《大明令》一起发布,但是由于开始是命左丞相李善长等据唐律撰律二百八十五条,朱元璋一直嫌其有失偏颇,且不愿遵循古例。在洪武六年,诏刑部尚书刘惟谦等详定大明律。次年二月完成,颁行天下遵守。仍脱离不了仿效唐时的“五刑”制,最高刑罚死刑为绞、斩,其刑罚较唐律相异之处是在徒、流二刑下附加有杖刑。

后来一直在修改当中,在洪武二十二年,又诏令太子主持,翰林院同刑部官再次更定《大明律》。但是由于太子次年的病逝一直搁置,现在重新让皇太孙主持其事,不免让百官想入非非。因为只有皇帝或者是储君主持修订。

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百官这样想,而朱允炆此时,也是这样想的,纵然他经常入宫拜见皇祖父,并定时汇报他经手的一些事务,但是朱元璋始终没有表示出什么明显的态度,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或者是对于他处理事情的一些意见。

这一切都显得有些诡异,但是朱允炆观察很久,也只能把这些归咎于朱元璋的丧子之痛中,虽然他不相信老朱会这么看不开,但实在是没有理由能解释这一切。

不过,朱允炆也发现了一些蹊跷的地方,老太监德阳,居然从上次提走蒋瓛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的踪影。按照道理,大明在朱元璋当政期间,太监就连出京师传旨的权力都没有,他会去那里呢?

这只是一个疑问,转眼间,八月已经来临,随着梅雨季节的过去,朱元璋好像恢复了一些精神,此时,浙江再次发来急报,太湖水军自从折损了傅友德之后,倭寇日渐猖獗,欺水军无主帅,游走于各卫所之间走私货物,更有甚者,杀人勒索,无恶不作。

在杨杰的建议下,朱允炆对于从江南之地发来的奏疏,一律呈交皇上御裁,之前朱元璋还不为意。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觉得倭寇实在可恨,遂下诏命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备倭浙江。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清风难入梦 庶女当道 南宋之霹雳风云 阴阳婚 万能驱动 菜月昴的超级回档 女帝的极品太监 火影之最强砖神 帝临瓦罗兰 火影之木叶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