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天道),接着再看更方便。
能在一天时间内就把三酸两碱的规模生产问题都解决,使朱由校非常高兴。所以最后徐光启提出看下实验室的请求,他就直接答应了。他离开设备厂后直接回到皇宫,直接去坤宁宫张嫣那里吃午饭。吃完饭后,又和张嫣一起去内书堂,张嫣继续教授他俗体字。课程结束后,朱由校又陪张嫣一起回到了坤宁宫。
而徐光启从设备厂从设备厂回到钦天监以后,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因为他是先把原来钦天监监正弹劾掉,他自己取而代之,他这种行为被不少诟病。只不过是因为历法的确是关乎礼制时辰确定的大事,而之前四月初一的日食钦天监预测的确误差比较大,加上修订历法是个很专业的事情,倒是还没言官们上书弹劾他。
他开始到钦天监并不太受欢迎,不过他在历法天文等方面渊博的知识很快为他赢得了钦天监上下的敬重。关于修订历法,他现在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给予厚望的西洋历法,现在也因为北京的耶稣会修士当初因为南京教案全部被驱逐出到澳门,也暂时无法给他什么帮助。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之前在文华殿那次争论之后,皇上已经下圣旨让耶稣会修士重新进京了,他最新得到的消息是耶稣会一大批传教士已经出澳门乘船北上了。
历法问题暂时无法解决,让他的思路转到了今天他自己在设备厂的见闻。朱由校决定开设第二批工厂的决定,让他产生了一个小心思。这个小心思其实还真的带有点私心,他想举荐自己的好友王徵为硝酸长的厂长。他带着这个想法在工作结束之后就去拜访了目前在北京的王徵。
他来之前并没有像拜访其他人一样,先让下人先去通知下,因为他和王徵关系非常不错。他到了王徵家门前,王徵家的下人一看是他来拜访,一边往里边迎他一边另一个下人飞快去给王徵通报。王徵因为现在只是个举人,现在在工部做事连品级都没有,所以王徵家的院子并不大。很快王徵就迎了出来,然后热情的招呼徐光启,之后他们一起进入了一个挂着大十字架的屋子里,一起做了祷告。
徐光启和王徵二人都是当初被利玛窦发展的天主教信徒,而且王徵和徐光启一样对西学很感兴趣,对传统读书人视之为奇淫技巧不登大雅之堂的格物之学兴趣也很浓。正因为两人有同样的信仰和同样的兴趣爱好,互相引为知己好友,二人经常来往关系很不错,所以徐光启才可以随意的来拜访王徵,而不用向其他人还有先送拜帖。
二人做到祷告之后来到大堂分宾主落座之后,徐光启首先向王徵说了下,“蒙皇上看重,今天让鄙人去设备厂参与关于三酸两碱的生产之法的讨论。讨论完又去设备厂玻璃厂看了看,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
“哦,皇上让徐兄去设备厂了?快来说说那些个什么厂是不是想传闻中的是用来炼丹的场所?”王徵听完徐光启说的大为兴奋,就直接问到。
“哪里是什么炼丹的场所,那几个工厂在我看来更像是几个生产作坊。”说到这里徐光启让下人把皇上赏赐给自己的两对玻璃杯拿了出来,然后又拿出一瓶甘霖酒,把两个玻璃杯倒满之后继续说道:“看到这玻璃杯么?还有这种皇帝大婚时候用的甘霖酒,这两样都是那些工厂中的玻璃厂和甘霖酒厂生产的。”
徐光启边说边把一杯酒递给王徵,王徵双手接了过来以显示尊重。之前他们二人还有李之藻孙元化等几个人都对西洋之学和格物之学有兴趣经常来往,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几人都比较落魄,徐光启和李之藻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官职也非常的低,都颇为不得志。
但是这个局面随着徐光启一道奏折被皇上肯定后而改变,徐光启成为了三品的礼部侍郎,李之藻也因为徐光启的举荐成为工部主事专门负责铸造大炮而可以一展所长,孙元化更是因为徐光启向孙承宗推荐去了辽东,所以现在徐光启已经隐隐成为他们这几个人之首,只不过徐光启本人没有这种意识罢了。
王徵双手接过酒杯之后,目不转睛的看着玻璃杯,又闻了闻杯中的美酒,也满脸惊讶的说到,“这些玻璃杯不是大内从西洋进来,而是那个什么玻璃厂自己生产的?还有这个甘霖酒也是那些工厂生产的,看来皇上设立这几个工厂并非想传闻中是为了炼丹。皇上竟然让我朝也可以生产玻璃这种奇物来,看来真是天佑大明。”
“王兄说的极是,而且皇上不但让我朝可以生产出来玻璃来,今天皇上让我过去就讨论大量生产三酸两碱的之事的,在皇上的主导下,设备厂的老师傅们的努力,这几种东西马上也可以全部大规模生产了。”徐光启一时说的兴奋,直接用了朱由校的三酸两碱的说法。
王徵听到三酸两碱后,当然就问徐光启是什么东西,徐光启就对王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连皇上命名的缘由也给他说了。王徵听了徐光启的解释大为赞叹,只说圣上真是英明神武。
徐光启继续解释到,“皇上把强水改名为硝酸,还在一个叫刘喜的老师傅的帮助下,准备成了硝酸厂进行大量生产。”说到这里他想到了他今天来拜访王徵首要目的。
“蒙皇上厚恩,准许我明天去实验室看看,倒是皇上也会在实验。我准备向皇上举荐你,不过这件事我要先听听你自己的想法,”徐光启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能蒙徐兄举荐,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你也知道,朝廷对举人做官的限制,怕是内阁是不会同意。”王徵虽然高兴,不过转眼又想到自己是只是个举人之后,热起来的心就冷了。
之前徐光启可以直接奏折中举荐李之藻为工部主事,并且最后得到了批准。可是后来孙元化时,就只能他先向孙承宗推荐了,之后让孙承宗利用举荐属官的特例,才让孙元化做了官。就是因为李之藻是进士出身,而孙元化只是举人出身,举人在这个时候官场很是被人看不起的,在明朝,举人做官难度比进士要大许多,即便是做了官,除非特例,一般做到老,也就混到个七品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