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汉口电视剧全集),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杲对这些步卒的强化特训主要体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膂力,腰力。汉帝国主要的兵器,如刀、剑、弓弩、盾、戟,都要求士卒有强健的膂力、腰力,不然根本没办法在战场生存。后世火器时代,枪支只需轻轻一扣,就能发射,但即便那时,各国军队也不敢放松膂力、腰力等单兵作战技术。何况在这个需要冷兵器,直接对杀的年代?力量是冷兵器作战的基本要素。
二是,脚力。冷兵器时代,步兵作战,士卒冲锋,一般不过十里。但是刘杲强行规定,士卒必须达到每日持兵器强行三十里的目标。为防止士卒不用心,刘杲特意强调:“战败时,有力气跑,活命希望更大!”
三是:三人小组协同、小队五组之间转换替补。这主要是要求同一个小队内士卒,每个成员都能互相构成小组。譬如三人组,一人战死,这两人可以最快与身边三人小队,构成五人协防,或者与其他两人残组,组成三人协防等等。刘杲要求,士卒无论在何时,最少三人同战,最多五人同战,即避免单人受困,又防止有士卒油滑投机。
这三个要点,非是刘杲原创。经过一千多年战争沿革,由历代兵家总结来无数训练基础,刘杲只不过是依照某位练兵大家,在其练兵基础上进行延伸而已。当然,其实汉帝国此时练兵,早已经具备三个基础条件,只是那仅限于北军五校、羽林军这样的精兵队伍,而且很多地方不如后世那般完善。
汉时,中国饮食结构还是肉素间杂,与同时代诸国横向比较,汉帝国士兵身体素质相当高。历来史书记载,凡是汉帝国使节时出行四方,从南越到海岛、从北方诸胡到西域乃至条支、西南之外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使节觉得“当地民风积弱!”。西汉前期,汉帝国还敬重匈奴这个对手,而后汉宣帝时,汉帝国谋士,采用婚姻内嵌之法,利用王昭君在匈奴所生诸子,在漠北漠南大行分化离间之计,致使匈奴帝国大崩溃。匈奴崩溃后,汉帝国四周,再也没有值得汉帝国敬重的对手,包括崩溃后的匈奴遗部。
汉帝国这种历史记载,与自东晋以后乃至南北朝时,凡记载外国,大多数都是“民风彪悍、善战”的历史记载,成鲜明对比。不曾细读两汉诸记载的人,不会明白什么是:“历朝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汉世所谓“一汉当五胡”,并不是仅指汉帝国兵卒武器、装备精良,而是也指身体素质、士兵自信心,汉帝国都强于四周。而且,单论汉帝国士兵身体素质也远超于诸胡(注意:是经过训练的士兵,不是民众。这之间的差别很大。)。东汉末年,所谓的幽并精骑中的诸义从、羌豪,也大多是汉胡杂生之人,只不过当时汉帝国人,尤其是山东士族对他们特别轻视,不怎么认同。如马腾起兵时,在当时文书中,也是被归为羌胡,只不过而后曹操实行安抚之策,朝廷对马腾、马超称呼才有所转变。又如边章、韩遂等人,都是是被列为羌豪的,尽管他们本源都来自于中国。
后世关于汉时兵卒考据,汉帝国精兵身高在175C左右,与秦兵马俑相距不远。秦兵马俑代表的大秦当时护卫之军,相当于今日仪仗队,汉帝国精兵,相当于今日国家特级精英部队(今日作战,强调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所以特级精英部队平均身高,与民众身高相差不远。但是冷兵器作战时,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高个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数据不能反映秦、汉时国家民众平均身高,但一窥而知全豹,也能由此看出汉帝国民众身体素质如何。
而后,经过三国后期肆伐,西晋元嘉之乱后,中国四海之内,尽是亡户流民。至梁武帝时,甚至因为战略考虑,提倡佛教徒乃至全国人禁肉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饮食结构大变迁。而佛教素食主义泛滥,并不是梁武帝有印度的“纯洁”主义思想,而是当时社会物资缺乏,肉食不易。
上位无能,不能改善国家所乏,所以禁止民众之所求。此种事例,在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少!
后世,有人拿南朝后期的人物身高数据来评断秦汉之时人,又用所谓“后代必胜前代论”作为基础,殊为可笑。战乱贫困时,人多低矮;国安昌盛时,人身高回复,清季末至和谐初,不到两百年,其中身高数据几番变化,难道还不够清醒么?
题外话暂且不提。
汉帝国末年时,青壮身体素质虽然相对不错,但是因为连年灾异影响,还是有所倒退。虽然刘杲大幅度增加士卒饮食,但由于广宗城内物资缺乏,士卒营养摄取单一,才超额度训练三五日,八百流民营一小半士卒都因严酷操训而出现脱力、骨酸疼、关节骨折、尿血等症状。不过还好,没有出现因训练过度而猝死之人,毕竟这些士卒并不是后世刚招募而来的新兵。
汉帝国之前,多流行一日两餐,至东汉渐渐流行一日三餐,不过这种“三餐”其中的一餐,顶多算是点心。汉帝国乃至以前,“日出而起,日落而睡”对民众来说,就是辛勤之事。由于民众劳作时间较短,营养消耗少,一日二餐也大略符合当时人需求。古代一日两餐,主要原因并不是物资严重缺乏。
清季,某笔记记载,有圣祖之称的康熙,听闻天下大雪,米价腾贵,曾这样建议:“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若此,则一日不食,足可两食,何其不然也!”
广宗城虽被困,张角却比不得康熙,不敢建议流民、士卒一日一餐而存世。如今广宗城食物配额大概是这般:临阵当值城门者,一日三餐;流民、居民、士卒都是一日两餐。刘杲建庶勇营后,把饮食提高至一日四餐,早上辰时初(7点)早餐,中午午时中(12点)午餐,酉时(18点)晚餐,戌时末(21点)食夜餐
但看刘杲安排的饮食时间,就知道士卒被刘杲操练的有多残酷。后世的紧张生活,哪里是一千八百年前,这些信奉“日出而劳,月升而眠”就是最勤奋之人的兵卒能理解的?
于是乎,这些雄心壮志而来的士卒开始反抗,某些神经衰弱、尿血的士卒开始控诉刘杲是个吃人血的妖怪,坚决要求退伍,并请张角擒拿此妖。
“楚卫妖人,夜吸人精血,白日吞人之魂魄。”
这种不知何处而起的谣言,在有心人挑动下,迅速俘获不少士卒之心。毕竟剧烈的训练,导致小半数士卒身体不适应。
刘杲自从入住庶勇营,就不曾离开过大营。刘杲后世以战士入伍,自然知道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但是刘杲更清楚黄巾时日不多,皇甫重出兵河南之后,黄巾大溃败立即来临。刘杲又想兼顾营救甘陵、安平两王和探索今日兵制两个难题。可哪里还有许多时间给他!
刘杲猛训这些士卒,也是不得已。刘杲从张角拿来数十张大纸,割裂成32开小页,然后穿成小笔记本。每一次拉训,每一个新配合所造成效果以及士卒反应,刘杲都一一记录在册。才训练三五日,刘杲小册子已经用蝇头小楷记满。
▲『原章节删除。建议:润滑此节上下联系。』
其实,刘杲远比这些士卒更辛苦,每次拉训,刘杲都是从头至尾参加,而且当士卒可以歇息时,刘杲还得仔细研究这些记录在册的数据。好在刘杲一直身在军营,得以提早发现,不然恐怕最少也酝酿一股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