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明末海外立国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这个必要吗?”袁文弼觉得,就那些吃空饷,饭都吃不饱,只剩老弱病残,不堪一击的卫所兵,也值得去贿赂?
“你要问我,就只是这个办法!”罗文定没好气的道。
“好吧。”袁文弼决定认了,说道,“那就依望山叔说的办。”
想了想,他又问道:“除了大岗墩百户所,那官府衙门,是不是也要去打点一二?”
想到这里,他就大为不甘,他赚来的银子都是要用来干正经事的,可不是为了填补这些喂不饱的豺狼的。
听他这么一说,罗文定笑了笑,笑得却有些凄凉,袁文弼见了,不解道:“怎么了,望山叔,我说的不对吗?”
罗文定道:“你说的原也不错,不过现在我们倒是可以省了这一步。”
“为什么?”袁文弼又不解的问。
罗文定扫了他一眼,道:“因为在这里,并没有官府衙门,你几时见到,官府衙门的那些胥吏们下来催缴田赋杂税了?”
袁文弼听得一愣,仔细搜寻了一下原先的记忆,果然并没有对方说的这种情况,好像就从来没有官府衙门的人来过这里,而不远的大墩岗百户所的兵,他们也是不会来的,更没有收田赋杂税的权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更迷惑了。
罗文定觉得有必要跟他说说,便说了起来,听了之后,袁文弼才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当初在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片板不得入海”,对于舟山群岛这一片“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的区域更为留心,下达了“迁徙令”,把舟山群岛的居民都迁徙到陆上。
原来的昌国县被撤销,后来因为岛上一位名叫王国祚的乡民进京面见朱元璋,立陈迁徙令的弊病,朱元璋也有点后悔,后来又作出调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即城区四里内的547户,8085人可以留下,作为“昌国乡”,其余岛上居民全部赶往内地,但也于事无补。
也就是说,除了舟山本岛狭小地方留了一个“昌国乡”之外,其它所有岛上,都没有了行政机构,也就没有官府衙门来管这些地方。
而迁徙的命令虽然颁布实施了,县治也没有了,但实际上后来不少居民陆续返岛,逐渐打破了限制,沿海渔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为避风,或为淡水食品的补给,渐渐的舟山群岛又有居民了,但这些居民其实是没有大明百姓户口的黑户。
因此近海的不少豪强,偷偷在岛上雇人种田开垦,因为这地方好啊,没有官府衙门,不会有胥吏来乡间催缴田赋杂税。
虽然没有官府衙门,但这片区域,还是有军事机构存在的,在舟山岛上,设置了中中,中左两个千户所,隶属昌国卫,两千户所下面,又设多处烽堠,以防倭寇海贼,袁文弼他们所在衢山岛上的大岗墩百户所,便是这样一处海防烽堠。
罗文定在说起这些的时候,脸上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因为被流放到这样的海外小岛,连官府衙门都不管的化外之地,可见崇祯心中对袁家人的痛恨。
袁文弼听了,明白之后,倒没有罗文定这般的多愁善感,没有官府衙门来管,这正好啊,海阔天空,起码眼下就省下了一笔贿赂的银子。
“望山叔,如今我们手上,有多少银子?”他又问道。
罗文定扫了他一眼,说道:“有现银一千五百两,金百两,铜钱十几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