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明金冠),接着再看更方便。
威武镖局本位于北京城正中心,为“铁掌”罗一虎创办,由于罗一虎武功颇高,一双肉掌力大无比,足可以震碑碎石,在江湖上颇有威望,尽管罗老爷子脾气虽暴躁,但也无人敢惹,硬是将威武镖局的牌子做得无人不晓。自从三年前罗老爷子仙去,威武镖局却是一天不如一天,罗老爷子膝下二子,一名罗天成,一名罗天赐,将罗老爷子烈火般性子学了个淋漓尽致,身上功夫可是稀松,真可谓是虎父犬子。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凡人成名后就不愿儿女再受自己所受之苦,以为可以锦衣玉食,补偿自己遗憾,殊不知却恰恰害了子女。威武镖局就是一例,罗老爷子仙逝后,罗天成、罗天赐接手镖局,二人都是志大才疏之人,以为既有威武镖局之名气,又有镖局一干镖师,足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披靡,殊不知江湖险恶、世事难测。威武镖局失了几次镖后,名声渐落,再加上赔偿自是不薄,家道就慢慢中落下去,镖局也由京城正中心挪在了一处偏僻地方。罗氏兄弟不在自己身上思量原因,却怪在别家镖局身上,再加上身边小人挑唆,因此便和聚义镖局成了死对头。
第二天,李程一大早便偕丁四赶往威武镖局。
威武镖局败落之像触目可知,门口一面大旗虽迎风飘扬,但上面几个绣金大字早失去了光泽,门口也是冷冷清清、空可罗雀。
二人还未走进镖局,就听到一男子声音,话里尽是抑制不住的欢喜,却又故意将这欢喜压下,做出一副任君上钩的样子。
只听那男子说:“两位兄弟,真是好眼光,威武镖局已有四十年光景,在江湖上是老字号,只要一报上威武镖局的名字,乖乖,吓软了强贼的筋骨,威武镖局的名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成化三年,京城富商马士强有一批珍宝运往四川,满京城镖局无人敢接此镖,正是威武镖局接下此镖单,将珍宝顺利送到……”
这人说得唾液四溅,原来正是威武镖局大当家罗天成,近来生计艰难,罗大当家也只好放下身段,亲自游说。
那两人还在犹豫,罗天成早拿了纸笔,对二人说:“来来来,兄弟,把镖单签了吧。”
只听得其中一人向同伴道:“听说聚义镖局名声颇盛,要不咱们到聚义镖局看看。”
听到聚义镖局四字,罗天成已是满腔怒火,他原不是有心计之人,话未多想便脱口而出:“兄弟,莫说聚义镖局,二位初至京城,还不知近来聚义镖局老板娘都走失了,聚义镖局恁大一帮人,连个娘们儿都护不住,说不定现在已经被丢在水里淹死了,或者…….”
他话未说完,李程和丁四早闪身进屋,当面喝道:“你怎知聚义镖局熊夫人沉尸水潭?”
罗天成见屋里闯进两人,自是骇了一跳,待看清是两名捕快,又勃然大怒道:“姓熊的丧尽天良,早年我爹待他不薄,我爹死后他使尽阴招,坏我名声,挖我镖师,像这种猪狗之人哪有不得报应。”又恨恨道:“我只恼为何不是熊家撮鸟失去踪迹,像这种阴险小人哪有面目活在世上。”
两名客人见公差上门,行商之人最忌此事,忙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罗天成见此形此景,更是将帐算在了聚义镖局上,嘴里骂骂咧咧,恼恨不已。
前面的吵闹早惊动了后院,只见里门推开,从里走出一人,此人三十岁年纪,身形瘦削,脚步轻盈,脸上嘴角含笑,眼中精光四射,正是威武镖局镖师郑魁,江湖人称“笑面判官”。威武镖局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可以说与郑魁有很大关系。郑魁之父郑三经与罗一虎情同手足,罗一虎曾对郑三经有救命之恩,后郑三经早逝,罗一虎将郑三经一双儿女抚养长大,又把一身功夫传给郑魁。因此威武镖局虽渐渐中落,郑魁却感念罗一虎之恩,始终不曾离去。
郑魁一把将罗天成抱住,嘴里一边劝道:“罗大哥先不要动怒,还是看两位公差大哥到此有何公干。”
丁四见李程眼角眯起,知道他对罗天成之话颇有疑虑。昨日父亲将破水潭之事严加封锁,外人一定不会知道此中消息,罗天成一语中的,不知他是随口胡诌还是情急之下将真相说出。李程不再提此事,丁四也不再追问。李程在捕快中资历最老,经验也最丰富,丁四被父亲嘱托,让他多跟李程学习,因此一切看李程眼色行事。
李程拱手道:“我等奉丁捕头之命,前来调查罗大当家、罗二当家近日行踪,还请不吝赐教。”
罗天成瞪起眼睛正要发脾气,郑魁一把把他拉住,回话说:“八天前,五月初七晚上,我和罗大哥、罗二哥在清风楼饮酒,三人喝了个酩酊大醉,日上三竿才返至家中。二位如若不信,可到清风楼刘掌柜处询问。罗大哥此后一直身在镖局,我和罗二哥五月初十到天津卫保镖,五月十四方回,一众镖师都可作证。”
李程见他说得清清楚楚,也不再询问,对郑魁说道:“我们奉命行事,如有得罪,还望见谅。但天道昭然,清者自清,还请不要在意。”
当下告辞二人,走出门去。
待出得门,丁四禁不住问道:“昨日父亲还不让打草惊蛇,咱们今天走访威武镖局,是不是会让他们心生警惕,早作准备。”
李程笑道:“这不叫打草惊蛇,这叫敲山震虎。熊平顺昨日返京,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如威武镖局确实是凶手,肯定会留意官府动静,咱们若不上门走访,才叫人觉得反常,此时咱们尽可调查威武镖局近日动向,暗中再使人密切关注威武镖局动静。他不是凶手便罢,要是凶手,肯定会露出马脚。”
二人按郑魁所说询问有关人等,竟是一点不差,再问左邻右舍,也无任何不妥。忙碌半日,抬头看天,已是日薄西山、夕阳西下。
二人在分岔路口告别,各归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