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奋斗在港片世界),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中山已经快到了日本,在日本稍作停留之后就会在天津登陆,直奔北京。段祺瑞和张作霖先后邀请孙中山来京,暂时的缓解了北京的局势,直系的这次损失时最大的。不但失去了北京政权,甚至在南方,他们也失去了大半个江西。而相比于江西和北方的剑拔弩张,广州的局势有些平静。
唯一值得胡汉民头疼的,也就算的上是东江的陈炯明,和现在两党之间的分歧。谢持等人开始在报纸上大肆的污蔑**,让许多国民党左派都感到不满。
作为宣传部长的汪精卫倒不用为此事发愁,当孙中山筹备改组的时候,他就表示过反对。此次孙中山北上需要取道日本,作为曾经在日本留学过的他自然相伴左右。孙中山还是对其颇为看重,后来在北京病危之时,也是他代为起草遗嘱。
坐落在黄埔岛上的教导团,自从黄埔一期学员的正式毕业之后,也逐渐的走入了正规。独立团的士兵大部分是在广州征兆的,后期步入了不少直系旧兵。而黄埔的教导团比较干脆,直接从浙江招兵。
方法倒是干脆,大部分士兵一听是到老乡手下面效力,没有太多苛刻的怨言,不过这兵就不好运了。为了预防有人在路上逃跑、能够安全的送来,陈立夫和蒋介石算是苦大了头,才陆续的把兵运来。
装备倒是没有让俩人头疼,全制式的苏俄装备,不过看起来不像是新的。即便如此,留守在广州各系军队照样是看着它们哈喇子鼻涕流满脸。
教导一团已经顺利的组件完成,所有军官都是黄埔出身,团、营长皆是以前的黄埔教官,学员大部分在担任连拍指挥。和独立团有所区别的是他们的党代表直接下到连级,不像独立团,就一个摆设。
根究高振的了解,蒋介石对于教导团还是充满了希望的,看到一团的建立,正掰着手上的有限资金,准备建立二团。营地正好放在原独立团驻扎的地方,什么设施还都齐全,何乐不为。
一大早,作为广州省长兼财政部长的廖仲恺就被胡汉民招到大元帅府议事,内容就是邓演达起草的《赣州临时政府行政条例》。邓演达在起草过后,高振就亲笔在上面签上了署名,并把各代表署名都随电报共同发出,好在独立团有自己的电报机,不然花费也不再少数。
高振和廖仲恺是属于两种人,俩人的政见比较相似,在支持国共合作方面俩人可谓是国民党中的坚定派,而到了工农革命运动方面就出现了分歧。虽然二人都受到过西方法学的影响,但观也有差别。高振认为既然有法律,就应该严格按照所诉严格的执行,例如他十分赞成“平均地权”,对于工农革命运动也表示支持,却反对工农革命运动当中的过激行为,认为罢工、抗租等运动已经事先通过政府批准才可以进行。廖仲恺可能性情当中有丝理想,有丝文人的倔强,在工农革命运动上表现的极为支持,有时候显得盲目,是苏俄和**最喜欢的国民党左派之一。如果上回不是高振敲板,密约的内容只有天才知晓了。
廖仲恺从胡汉民手上接过赣州传来的电报一看立马就笑了,这纯粹是广州密约的加强版,整个西方法学灌输其中,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的头,只要能够调理好己方的冲突,这份草案还是可行的。
看完后,感慨的道:“展堂兄,这份草案我看可行,对了,上面江西南部被我们打下来的地区十分的混乱真是如此么?”
胡汉民轻轻的敲着桌子道:“我看了也觉得可行,那边的情况不好,赣州又是出于战略要地,我看忠革这么搞无非是为了能够让赣州的市民平静下来,能够从新投入到生活当中。”
廖仲恺听完后勉强笑了笑,看来他没有理解到这份草案里的真实意图,道:“那展堂兄的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要是觉得这份草案没问题的话就审批吧,毕竟你在这方面比我经验多。”胡汉民微微一笑,对于廖仲恺,他还是比较防备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掰手腕的时候,至少要等到……平时也相敬如宾:“最近江西的情况挺复杂的,虽然邓本仁他们已经投靠我们,不过他们表示要留在江西,白了就是想要拿到江西的控制权。”
廖仲恺在脑海里想了一下道:“军事上面我懂得不多,不过我建议还是早做预防为好,最好能让汝为他们把大本营移到赣州,至少能够起到威慑。”
胡汉民淡淡的了下头,心里却鄙夷廖仲恺的建议,从韶关知道赣州,那广州的北大门怎么办。
廖仲恺离开后,胡汉民站在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看了看广州,又看了看江西,最后发目光放在了赣州这个水路发达的重镇,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在赣州,高振和邓演达已经开始动身,临时政府地已经确立,依旧是原来的赣州政府所在地。里面的办公室已经十室九空,不少人因为惧怕革命党人的处罚而携家潜逃,或是躲藏在家中。
看着流下来的十几人,高振简短的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新政府的组建大纲,并派人去寻找还留在城内的原政府人员。对于曾经迫害过黎民百姓的官员,高振直接下令排宪兵把他们扣押到了独立团行辕当中,临时法庭也被暂时放在那里。法官好找,大部分都是独立团的军事法庭人员(大部分是军官,兼职),从严格意义来讲,军事法庭和民事法庭是两个概念,可惜现在别法庭难找了,就是连个能看清的明白《临时约法》的市民都不好找,只能够暂由他们兼职民事法庭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