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中医大宋兴),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爷,出了前面那个山口,咱们就离开了大宋的地界了。”一位小厮打扮的年轻人躬身对着旁边衣衫华丽的人说道。
“哦,快去吩咐大家打起精神来,出了咱们的地界就得小心谨慎了,看好自己的马车。让大家都记住了,以后就叫我掌柜的,都得把自己当成商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赶车的伙计们都大声答道。
这一群人,正是高继宣带领的奉命前往吐蕃的商队。他接到赵祯给他的命令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带着几位仆人就匆匆忙忙向蜀地赶去。北宋时期,与吐蕃接壤之地就在川蜀之地,他相信在那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时交通不便,加上吐蕃地形特殊,高原地形就是于外界隔绝的天然屏障,导致吐蕃与宋朝相交甚少,仅靠一些民间商队作为两地枢纽。
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与其说骑兵强大,还不如说是它高速的机动性。宋朝历来与多国相交,边境线延绵悠长,光靠两只脚的步兵防守确实吃力。想想人家一人多马,来无影去无踪,等你赶着十一路车来,人家都不知道抢完东西跑了多远。
宋朝骑兵孱弱,这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宋朝不注重骑兵。恰恰相反,宋朝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想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尤其是各路边军,那是盼星星盼月亮,把马命看得比人命还重。之所以会有这个局面,是因为宋朝疆域确实不是产马之地,又无驯养之术,更重要的是那些马背上的民族私底下达成共识,坚决不给于宋朝拥有**的机会。
这样一来,虽然宋朝每年都花大量的钱财购买战马,数量却少得可怜,再加上战马本身的损耗,导致宋朝战马一直成不了规模,也无力组建大规模的骑兵。这也是赵祯开始建立野战军的时候,到处搜刮战马,才勉强组建了近五千骑兵。调走这些战马的时候,他可没少被边关将领暗地里责骂。
高继宣也非常明白大宋的形式,更是从赵祯的谈话中,感受到了赵祯对武力的向往,战马就是最直观的体现。此次奉命前出吐蕃,他不仅想好好完成赵祯交代的任务,还打着吐蕃战马的注意,虽然这很艰难……
高家祖辈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延续多代,到高继宣这一代,虽然是武将世家,却也饱读诗书,不再是只会拼杀的武将了。
高继宣赶到眉州后,找来当地跑商的老掌柜,详细了解了吐蕃的情况,发现与赵祯解释的大体相同。在学了一些行商规矩和注意事项之后,他就开始策划自己的吐蕃之旅。
经过数月的准备,高继宣带着庞大的商队,满载麻布、食盐、丝绸以及香料等商品,慢慢的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吐蕃地区连年战乱,土匪横行,出了大宋地界,高继宣听从建议,把自己扮成行商之人。虽然吐蕃土匪多如牛毛,但他们的抢劫对象并不是大宋商队,毕竟他们自己也需要商队为他们提供各种必需品,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行商,只要遵守人家的规矩,还是比较好相处的。
在此之前,赵祯特意叮嘱过他,要注意人家的习俗和处事风格,他也严格按照收集来的信息在做准备。
深吸了一口气,高继宣对着休整的众人说道:“大家都起来吧!咱们准备出发了,以后要牢记本官给你们讲的东西,好好与吐蕃人打交道。出发吧!”
高继宣带着向导率先踏上了征途,其余众人也都默默的跟着,一路上都沉默不语,竖着耳朵东张西望。也有些在满天神佛的祈祷,期望那些恐怖的土匪不要出现。
宋朝以来,规模最庞大的一支商队就这样向着吐蕃的方向爬涉而去了。事实证明经验还是很重要的,有向导的帮助打发走了一路上层出不穷的土匪,大家才平安到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根据牧民们的指引,高继宣所部终于找到了脱思麻部落聚集之地。庞大的商队的到来,勾起了牧民们那颗躁动心,家家户户都拿着自家的东西前来打探。对于普通牧民来说,丝绸和香料之类的还比较遥远,不过那白花花的盐巴和软和的麻布却是向往已久的东西了。
由于吐蕃各个部落战乱不休,没有统一政权,也就没有与宋朝的官方交流通道存在。平时行走在吐蕃地盘上的都是一些类似走私的小商队,对于他们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
听闻有这么一个人数不下200,载货数千斤的大型商队,脱思麻部落的首领答禄安戴坐不住了,打算亲自接见一下这个商队的头领。
脱思麻部落本来在吐蕃诸部落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不过近年来,东边的党项部落步步紧逼,西边的吐谷浑部也虎视眈眈。脱思麻部落的领地是日渐缩小,牧民们的日子也是愈来愈难过。
答禄安戴还算是为合格的头领,属下逾十万子民都还挺拥戴他的。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领地狭小,物产贫乏,加上周边群狼俯视,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听到有这么一支大型商队来到自己的领地,答禄安戴冥冥之中感觉这似乎是自己的一次机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