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汉皇印象),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村。
巍巍青山环绕四周,源出深山的河弯弯曲曲从此经过,滋润着这方土地。山谷中,有一寨堡,石墙之后,青瓦白墙,茅草竹屋,四处分布。青烟袅袅,阡陌纵横,时有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村外,是一块块农田。三三两两的农夫,身着短褐,头戴草笠,正在田间忙碌。好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顺着土黄色的道路一直往前,便是村口。村口左侧不远处有一桑树,树身双人合抱粗细,高约五丈有余。端的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桑树旁边有一宅院,时维六月,夏日炎炎,此时院中却站满了男女老少,脸上神色焦虑,伤感,惋惜等等各不相同。
东边正屋里,医师在铜盆中净了手,然后擦了擦,起身道:“刘夫人,尊夫此病,已入膏肓,已非药石可救。唉,老夫医术不精,便先告退了。”
一旁神色憔悴的刘氏闻言,脚下一个踉跄,却又强稳悲痛,相送医师至门口。再回到屋子里,看着躺在榻上已有半年,现在清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丈夫,眼泪便再也止不住,如雨般滴落下来。
虽然之前早有心理准备,可事到临头,刘氏仍然避免不了那痛彻心肝的伤痛。想起十几年前嫁入夫家,夫妻相敬相爱,从前种种美好历历在目。如今良人却要先行一步,离她而去。从此天人两隔,再也无相见之日。刘氏心如刀绞,一边掉泪一边怨:“冤家,你就怎么舍得丢下我们苦命的娘儿俩啊!”
榻前,跪着一个约莫十来岁的童儿,长得眉清目秀,看着娘亲泪如雨下,也把嘴一撇,嘤嘤哭了起来。
院中,几个一身黑色常服的老者,聚在一起,悄然叹息:“天可见怜,我陆城亭侯一脉,耕读到如今,也就大哥家出息。可惜大哥数年前卒于范县,幸赖弘儿入了郡中为书佐,眼见着正受郡守赏识,却又不心落水受惊,一病不起。唉!”
“是啊,弘儿一病便是大半年,可怜他媳妇里里外外的,为了弘儿,家底儿花得精光,到如今却还是留不住人,真是作孽啊!”
“弘儿要是走了,可怜这对孤儿寡母哟!”
“还好有恭儿,有什么事这个亲叔父也能够帮衬一二。”
“刘子敬这个浑人又能够帮得上什么?一天到晚不知在哪游荡,尽交些狐朋狗友,自个儿妻儿都填不饱肚子,往日里还要弘儿接济,以后弘儿殁了,看他怎么过!!”
到刘弘的胞弟刘恭刘子敬,众老者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捶胸跺脚的叹息了好一阵。
墙角一处长满了青苔的台阶上,坐着一条大汉。一身玄衣短褐。平日里刚毅的脸庞上,充满了哀伤。炯炯有神的眼睛,此时也黯淡无光。此人正是刘恭刘子敬。病人刘弘的胞弟。
他是家中幼子,父亲刘雄常年在外为官,祖父祖母又早早离世,可以是被胞兄刘弘带大。父亲卒于东郡范县,又是兄长刘弘操持丧事,最后为他举行冠礼,替他亲,让他成家。真真是长兄如父。
他从就和兄长不一样,兄长爱读经书,他却惯好拳脚。每次父亲训斥的时候,总是兄长为他开解。哪怕是成家后,自己四处以武会友,家中无以为继,也是兄长一直在照顾。
兄长病了大半年,从前那个温润如玉的人儿,如今肌肤腊黄,双目无神,命在旦夕。想着兄长以前的淳淳教诲,又让他如何不心乱如麻?
日头渐渐偏西,最后一抹霞光消失的时候,天,黑了。人们开始渐渐散去,留下来的只是几个至亲。屋里,一盏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灯光微微跳动,屋里一片朦胧。病榻上,刘弘缓缓睁开眼,鼓足全身气力咳嗽二声。轻微的咳嗽声,惊动了一旁的刘氏,她忙转头看去,只见刘弘面色潮红,双目不再一片混沌,刘氏不知此乃回光返照,以为夫君沉疴得去,躯体好转,脸上便有了几分喜色,正欲话,便见刘弘微弱的声音传来:“娘子,时间无多,我儿何在?”
刘氏心中一个咯噔,反应过来,却来不及悲伤,忙一把拉起旁边的儿子,悲声道:“夫君,五郎在这呢!”又推了把儿子:“快上前,你爹爹有话吩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