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飘动的窗帘),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召有三绝:银佛、壁画、龙雕。大召有三宝:古月明楼图、九龙贡桌、万岁金牌。这第一宝——古月明楼图就放置在山门过后的菩提过殿之中。原物其珍贵之处在于全部是用孔雀翎编织而成的,色泽艳丽,人物生动。由于属于保护文物,早已被收藏封存,所以在大召内看到的是按照原比例仿制而成的手绘画。
这幅画与以下三个人有着重要关系:头号人物——康熙爷,身穿红袍,脚登官靴,脸容慈祥,和蔼可亲;二号人物——安三泰,昆发留辫,赤膊上阵,面飞横肉,貌似恶鬼,举手扬拳,欲以施暴;三号人物——刘三,一身青衣,腰系围裙,肩搭毛巾,面容青秀,立于一旁,护卫康熙。
全画包涵人物110位形态、身份、角色各不一样的人物形象,分布于远景、近景、楼上、楼下,中央、四周,他们或笑,或怒,或喜,或悲,或只观不语,或评头论足,或民或商,或官或匪,或贵或贱,或穷或富。
画中所述事件以康熙微服私访为主线,坊间不同版本的讲法也少,陆川还是习惯于自己查找资料后所得的故事梗概:
清朝入关坐了江山以后,一直担心北部蒙古部落东山再起,危及朝纲。于是,北征葛尔丹叛乱,大力在蒙族人民中引入藏传佛教,以取代蒙古族原始宗教——萨满教,同时大量移民戍边,鼓励蒙汉通商、通婚,这样从精神上、经济上、生活习惯等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蒙古民族的个性特征,以求安抚边民,弱化斗志。随之,但有了三娘子城、银佛寺落成、归化城新立、有玉泉井,有了大盛魁,有了明清一条街。而********的管理体制,也为大召寺的佛教统治地位增加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凡文官路过须得下桥,武官经过须得下马。重大节目里,文武官员还要到大召寺向活佛做工作述职。可见当时大召寺在百姓朝野里的声望之高。
********的稳固地位,促成了很多商业文化圈、市井文化圈、政教文化圈等等利益集团均以大召寺为核心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这种自然发展的结果定然有好有坏。比如图中两号人物安三泰,其人原为地痞无赖,后因为心黑手狠,又找到当官的撑上了保护伞,于是气候越来越大,黑社会组织老大地位日渐巩固,干尽欺压百姓、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打压良商顺民,等等,伤天害理之事。其后给撑腰的,就是那些明着吃官奉,暗着吃****的官老爸们。从画中就可见到为“月明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记帐的会计先生,居然是头顶化翎、颈挂朝珠,身穿官服,脚踩官靴的鸟人。仅从这一点上看就可知,当时官商勾结、官匪勾结的情况是何等普遍和张狂。
众所周知的是,康熙老爷子最爱的就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这当康熙爷不正游走于归化城,落脚于大召寺,闻听月明楼中安三泰依仗势力,为害一方,不信其实,便独自微服私访,来到了月明楼。进门寻一桌落坐,点了小菜小酒,边喝边观察着这里的人情事故。安三泰早见康熙爷气语不凡,穿戴脱俗,定是有钱有势之人。加之进门前拴在门口的那匹宝马良驹更是看得叫人心痒难耐,心中早就盘算地如何夺为己有。不料,康熙爷一席酒水之后,居然发现自己忘了带钱,正好给了安三泰发难的机会。这也难怪,平日微服私访时,身边总有个三德子、法印、小桃红之类的角色身后付钱,康老爷子从没在钱上操过心,着过急,可今日偏就没戴这些人出来,自然也没往钱的事上想。这下可好,安三泰正愁没机会下手,却赶上了康老爷子受柄予人呢。八两三钱银子,堂堂一国之君却无力支付,真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三文钱难倒英雄汉。康熙爷怎么能料到因为自己大意,竟招致如此尴尬之羞。面对安三泰的百般羞辱和刁难,真是百口莫辩,即便想要计划赊帐另付,也未见安三泰让步。
安三泰见机会成熟,便提出拿门口宝马良驹进行交换。那可是康熙爷之爱骑,怎能就拿来抵换了这八量三钱的的散碎银子了呢?康熙爷不肯,安三泰暴怒之下,凶相毕露,举拳正要施暴,此时善良小跑堂刘三站了出来,制止了即将挥出的拳头。刘三虽说只是个小跑堂的,但为人机灵敏捷,加之身处酒桌席间,阅人无数,也看多了安三泰欺行霸市的丑行恶举,出于善良的本性,早就有惩戒之心。怎耐得位卑言轻,多数情况下是敢怒而不敢言。今天不一样,看到安三泰对这样一位儒雅之士也要动手施暴,刘三再也看不下去了,一把拦下了安三泰,并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钱来替康熙爷偿还饭钱。当然,那个时候刘三还不知道他背后的尊者其实就是皇帝老爷子。安三泰见自己人里出了这么一个扎里带的货,心里更是搓火,当下就命令帐房先生核算刘三一年的工钱,结果不多不少,核算下来正好是八两三钱银子。也不知是真的巧合,还是帐房先生为了想打个圆场,在算帐的时候做了手脚。总之是一文顶一文的,把账给平了。
安三泰势没得着,气没撒出,马没占得,面子丢尽,仍不依不饶地想要撒野。可曾想到,咱们这位康熙爷可不是吃素长大的。那可是身经百战,真正是杀场上喝着人血,踩着人头打过来的戎马之君,还能怕他安三泰一个小瘪三的穷咋呼么?于是,手中的马鞭起舞挥落,把个安三泰打成了球迷愣眼,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求饶,当初的威风荡然无存。
可见任何装逼货都怕真硬茬子。你越是装得牛逼哄哄的就越是球也不是,顶多就是傻逼一个愣球一堆,叫嚣得再厉害也不过是一堆一踩就流汤的臭****。
康熙回朝后立即下召,严办了安三泰,除了地方一霸,牵连的官员也悉数受到惩戒,而为了奖励刘三救驾有功,特封其三品官爵,准其入朝为官,约等于现在部长级待遇了。可是人家刘三很有自知之明,深知宫内福祸相依,不愿受其约束,断然拒绝了所封官位。康熙准其不受官职,但可享受同级奉禄,这就等于给一个部长级待遇的虚职,还让刘三继续为民。于是,此段故事遍开始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画中故事讲完了,陆川回头一看,身后早已聚集了一大群人,除了自己的和王倩的客人外,还有不少散客游人。后边的人为了能看得清画,听得清话,都伸着脖子瞪着眼。陆川讲这幅画就像是在讲评书,而不像某类导游是在背书,他每次讲的顺序、方法都有变化,而这种变化连陆川自己也事先不知,都是讲的过程中自由发挥,现场组织,结果反而收效很好。
上学的时候,为了能把这段讲解拿下,陆川不知多少次自费往大召里跑,也不知听了多少位导游的讲解。虽然所有讲的故事都大同小异,不离根本,陆川听得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很多人的讲解虽然精细、合理,但是感觉得死板、生硬,无处互动,似乎讲者只顾讲,听者无心听,好像在导游和客人被一层隔音的双层玻璃挡着似的。更有些导游,虽然面对着客人,但心里却没有在和客人沟通。不论任何讲解,导游应达到的目的,并不只限于把该讲的讲出来,更要让客人把该听的听进去,而且还要记下来,最根本的是要让客人知道,导游是在和自己沟通,而不是在给自己上课。任何一种内容的讲解,都要追求到个性化,要把自己的感想、感觉、感悟融入到讲解中去,要努力让客人找到和导游的共鸣。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导游完全可以把自己置身到所讲内容中去,讲出自己的感情,讲出自己的激情,讲出自己的喜恶,用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客人的情感。当客人因导游的讲解而产生心理波动,或喜,或悲,或悟,或悔,就已经达到了有效互动的效果了,管他教科书什么怎么讲的,完全能够实现个性的方式才是导游应该追求的目标。
陆川讲解带表情,带手势,带感情,往往要比其他导游讲得生动有趣。虽然在某些细节上,陆川掌握并不一定就是权威,甚至有一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创发挥,这是相对于其他导游而言,但至少,给客人的感觉是不同一般,至于是对是错,有兴趣的朋友自然会通过其他方式和渠道去进行考证。即使他证明陆川是错的,那也从另一个方向说明陆川做对了,因为他能让客人对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而不是一听了之,索然无味。
白丽丽和王倩不知怎么地,在陆川讲解的时候,都默默地退到了人群的后边,各自看着自己的客人。而白丽丽则更多地窥视着王倩。女人的直觉告诉白丽丽,王倩看陆川的眼神已经出卖了她自己,虽然在众人面前王倩极力想要掩饰,但掩饰本身却成了装饰。王倩甚至还用相机给陆川拍了几张大头特写,这都没逃出白丽丽的眼睛。白丽丽心中感到一丝失落,也有一阵阵的防意。
飘乎不定的情感,总给导游这个职业一种不安全感,男人如此,女人更是如此。什么样的人都是过眼云烟,即使见着好的,也总觉得肯定抓不住,即使想抓住,心中却总有一种顾虑在干扰,正如不能积极看待自己的职业一样,也同样会消积极地去评价自己心怡的人,尽管这种消积评价并非出于本意。是什么决定的呢?是这个职业给导游带来的失望和无奈,压力和焦虑。纵然还有一种职业崇高感存在,却不能完全替代考虑个人情感时的那种现实的茫然。男男女女都想谈恋爱,都想找对象,可是谁敢谈?和谁谈?怎么谈?这些个现实的问题总因为职业的原因而无法找到理想的平衡点。加之生存的压力之大,社会的偏见之多,内心的失衡感之重,很多做导游的人,只能选择先干事业,赚了钱再谈感情。其实,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职业的染缸总会有一天夺去本来的色彩,让人找不回原本的自己,那个时候再谈感情,可想而知,激情不在,真情不在,真诚不在,于是苦闷又来。(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