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史上最强昏君秦逸大结局),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国的动荡已经结束,文雍当着众臣的面烧毁了所有文护与官员的通信文书,保证不再深究之后,周国的政局也趋于平稳。现在文雍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抚平战后的创伤,让周国休养生息,变革图强。十年时间观察朝局,对于周国的未来,文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
其实每一个穿越者都知道,战乱年代争霸的改革no.1还是名田制,也就是后世褒贬不一的商君耕战法,那可是一只吃人的怪兽,文雍也想在大周的土地上重现当年大秦雄师的虎威,但是细想之下,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当今的情况并不容许文雍作出这样大跨步的改革。
第一,商鞅这种甘愿以身祭法,强行扒下贵族权利的流氓千年难遇。
第二,周国的大小官员都是宗亲门阀,如果要动,动荡怕是远胜当年秦国。
第三,当年变法时,中原大地群雄逐鹿,魏国被不断试图挑战霸权的齐国吸引了注意力,才给了秦国平稳渡过动荡期的机会。现在中原两强并立,而南边陈国有长江天堑,要打他还得发展水军这么麻烦,所以中原两国只有死死盯着对方流口水。文雍敢变法,齐国的慕容暄绝对不介意带着大军来周国观光一番,到时旧贵族刚被打压,新贵族还没成气候,孤家寡人的文雍分分钟被各种花式吊打。
现在就是送一个商鞅到文雍面前说要帮他变法,文雍的第一反应不是答应,而是马上把这个祸国妖孽拉出去砍了。
所以文雍要做的不是将旧制推倒重塑,而是在旧制上一步一步进行修补革新,将冰封已久的政坛僵局打破,不管坑蒙拐骗也好,软硬兼施也罢,总之用一切办法逼着顽固的贵族自己进行换血,拉着大周这架马车先行驶完统一战争。至少,先把北方一统,然后再谈大改革。
将思路理顺后,文雍将除了领兵抵挡齐国的文忻外的一众心腹招至了御书房。除此之外,宗老文览与老将景权也被文雍请到了这里。
和曾经文护的想法不谋而和,文雍主政的第一刀准备开在军队上面,军权才是权中之权,只有把军权死死攥在手中,文雍才有底气施展抱负,继续深化改革。
再则强兵乃是这乱世中立国之本,如今军队连败,再加文护倒台,周国的军队经历清洗之后已经散乱,进入了最虚弱的混乱期,再不处理怕是会招来大祸,文雍也正好借此机会重整军制。
周国的兵制还是延袭前朝,除皇宫与边关驻守的部分精锐外,其它的兵力都是由各地州府的民团在战时征发,他们其实就是农民,平日种地,只有到战时才会接到通知自备武器干粮到州府报道,无偿的为国家卖命,就算战死或者缺胳膊少腿也只能得到很低的抚恤,所以常常有逃兵役的事情发生。
这样的制度有些原始野蛮,很难保证军队的战力。
就兵制来说首居榜首的无疑是后世的募兵制,专业的士兵战斗力肯定是没得说,但是现状是募兵制会消耗大量的钱粮,大周漫长的防线还会抽走国内大批劳动力,在发展力严重不足,人口因战乱缺失的今天,只有天下三分一的周国喂不起募兵制,强行推行只会将自己的血放干,所以文雍决定退而求其次,将前世的府兵制根据现有情况改头换面之后大面积实行起来,待积蓄力量之后再逐批改募兵制。
府兵制起于西魏,兴于隋唐,它将天下划为州府,每府置以将军统领,再以二进制为规划,直到八位柱国大将手中,最后将所有权利收归皇帝。府兵制的体制就是挑选府中精壮之民加以编制,忙时务农,闲时训练,既保证了国内劳动力,也让兵源有了一定战力。
将拟好的府兵制文书交给几人传阅后,文雍询问道:“诸位爱卿觉得可行吗?”
景权抱拳道:“陛下英明,此法理顺了军中官职统属,于我军号令大有助益。”
文览老成持重一些,心有疑虑道:“陛下,府兵制其中一条,一但受征,军中之士家人立刻编入军籍,不再接受劳役征召,减租减赋,恐会被人钻空子,逃避劳役影响日后地方管理与建设,是否再作斟酌?”
这是一个收买军心,鼓励参军的政策,况且黑心的文雍较历史作出了更改,只是减赋,并非免赋。军籍的推行虽然会留下政令分化不通的隐患,但是为了尽快重整军心,文雍不容更改的说道:“既然家中已出男丁为国卖命,只剩妻儿老小,再征徭役恐绝了百姓生路。不过宗老之言也不无道理,这样吧,一人应召只能让直系血亲的父母妻儿随之入籍,若是战死,其子嗣年满十六岁后再行出籍。”
文览捻须点头道:“如此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王规也看出了府兵制的巨大潜力,不过也看出了一些隐患,于是问道:“敢问陛下,府兵由府中将军负责组织训练,手下将佐如何选拔,一府之兵集中训练是否容易生乱?军籍人员的税赋收归军所,钱粮独立之后是否会形成地方的势力割据?”
文雍说道:“我打算让府兵平日还是以县府为单位训练,征因伤退伍的老兵为教习负责训练,只有在战时才会将各地府兵集中。这样也给了为国至残的老兵一些出路。至于军籍人员屯田所收归的钱粮,朕打算在几处要地设置国仓专门屯放,以备战时。”
就府兵的具体实施细节与下属体系商定了许久,最终将大周境内划分为二十四府,职位从低到高分别为二十四府中郎将、十二上将和六柱国,诏令汇聚成文,发往了各地。
军制框架已经划出,但是如何向里面填补官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文雍将自己所知能力不足的武官划去后,现下朝中的武官已经凋零到无法填补齐这些空缺。柱国还好,本来就是为了分割大司马权利的,凑不齐可以先任命景权、文览、文贵这些宿将代管,不忙着全部任命,但是毎府最基层的中郎将必须先树立起来,保证府兵制先运行。
文雍肯定不会任命在坐的某个人来挑选,让他们举荐难保不会给自己亲信带来便利,极容易形成派系,这样文雍掩藏的分权心思就白费了。
文雍出于平衡考虑说道:“文戬、景权老将军、文宗老,由你们挑选宿卫、御林监和各地方门阀出身的有功将领进行一场考核,选定剩下的中郎将。”
文戬代表了御林监,景权带表了地方将门,文览代表了皇室,他们三人牵制之下选出的将领应该能保证军中势力不至于失衡。
至于上将,文雍必须保证自己亲自提拔任命,将军权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