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革卦),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过一个月的折腾,皇帝大婚的前期筹划工作总算是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孙复特地赶来向赵祯汇报工作:“启禀皇上,您的结婚大典,臣和诸位同僚已经完成了策划,现在特来向您汇报,请您定夺!”
“爱卿辛苦了,简单说一下吧!”赵祯给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孙复坐下后,从怀里掏出册子:“回皇上,按照大婚礼节,前面的步骤都已经办托了,就剩下这最后的迎亲了。臣让钦天司推算了一下时日,另外考虑到婚礼的筹备工作以及宴请宾客需要不少时间,臣推荐把这个时间定在秋季,刚好在科举之前,也好让那些赴京赶考的士子沾沾喜气,您看如何?”
“好好好!爱卿办事,朕很放心,就这么办吧!至于具体操作爱卿就自己拿主意,有什么需要朕出面的就告诉朕一声!”
“谢皇上,臣一定尽心尽力!”
“这事还早,咱先放一边。今天朕想跟你谈谈另外一件事情,朕听说爱卿去岁前往辽国归途并不顺利,且为朕细说一二。”
“皇上,这个时候说这事是不是有点煞风景?”想起当时的情况,孙复也很难过,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多大个事,国家哪年不死些个将士,没必要为此让皇帝不高兴。
赵祯挥手道:“无妨!这些事总是要解决的,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百姓们就得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就像我们一个人要是没有廉耻之心,那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百姓,从古至今经历了太多磨难,也经历了太多战争。那些人命低贱的年代在他们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大宋想要重整汉唐雄风,就得先激起他们那股打不怕压不垮的傲气来。”
“皇上圣明!”孙复由衷称赞,在他看来,大宋相比大唐鼎盛时期。不管是军队还是百姓都少了那么一股气概。大唐的士卒不管是输是赢,都感于向一切挑衅势力亮刀子。而宋朝却显得过于文弱了些。
虽说文人嘴里面都喜欢喊着以理服人,以德报怨,但是如果能够不说理就让别人服,谁愿意舔着脸跟人家吧啦半天呢?
接着。孙复便把自己回京路上的经历一五一十的讲给了赵祯听,尤其说到遇险那段,士兵们面对数倍强敌任然顽强作战拼死搏斗的情形似乎又在他眼前浮现……
孙复没有辜负他“宋初三先生”的称号,他的解说生动活泼,淋漓尽致,让赵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得他血脉喷张:“好,很好!他们没有丢我大宋的脸,是我大宋的好男儿!这几个牺牲的将士不是小事。朕要大肆宣传他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还要在全军开展向他们学习的运动。总之,朕想借这个事情。找回我大宋百姓的一丝自尊。”
“皇上,万万不可呀!”孙复听赵祯这意思又要搞大动作,刚收拾好眼泪的他就赶忙劝阻。
“爱卿,这是为何?刚才不还同意朕的想法么?”赵祯瞪着两个红眼睛问道。
“皇上啊,臣确实是赞同您的观点的,可这事急不得呀!您突然这么抬高士兵的地位。必将引起大臣和天下士子的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呀!”孙复苦口婆心的劝道。虽然他也知道自己个主子不是个听劝的娃,但人臣该做的还得做。
“爱卿这话说得有水平,贸然提高士兵的地位确实欠妥,这得有个过程让大家包括他们自己来适应这个变化。朕看这样吧,在皇家园林里面专门画一块空地,把将士的遗体都埋葬在那,以后如果有将士战死介安此处理。这些将士都是为我大宋捐躯的,朕想着点事大臣们应该不至于有太大反应吧?”赵祯倒是想直接弄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出来,可谁知那些脑子全是纸的家伙会干出啥事来。再说了,整得太超前,或许士兵们自己都搞不明白。
今个太阳打西边出来啦?孙复在疑惑同时,也不忘送上马屁:“皇上圣明!”
“行啦!爱卿去忙吧!此事朕自有计较!”
“臣遵旨!”
孙复离去后,赵祯挥退左右才朝空空的大殿问道:“向辽国派出的密碟可有传回什么情报?”
“回皇上,据密碟报告,辽国皇帝得知我朝使团遇袭后也很震怒,已经调动军队进行剿匪了,现在还不确定那些匪徒为何疯狂袭击我朝使团,密碟还在探查中。”大殿角落里传来冰冷的声音,似乎不带一丝情感。
“命令密碟加紧探查,如果能查到原因最好,即使查不到也要确定他们都被剿灭,也好告慰我大宋将士在天之灵!”这年头查案是件很难的活,更何况是在他国,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少,赵祯也不好强求什么。
“是,皇上!”
简短的对话之后,大殿又陷入了寂静,除了赵祯写字的唰唰声,别无他音。
数日后,赵祯带着沈仲元和他那两个手下以及幸存的三位士兵,来到了京郊皇家园林的一块荒地上。此刻,荒地上多出了十几座新坟,都立着石碑,石碑前都升起了袅袅香烟……
“仲元呐,朕听说你这趟去辽国还受伤了,现在情况怎么样啦?”赵祯缓缓地浏览完所有墓碑后才向沈仲元问道。
“多谢皇上关心!臣就受了点箭伤,早好啦!您看……”沈仲元挥舞着胳膊说道。
“那就好!你们几个呢?”赵祯又向另外几个士兵问道。
那两个锦衣卫还好一点,学着沈仲元的样子向赵祯证明自己没事。但那三个士兵却都还绑着纱布。他们没法证明自己没事,直接跪在地上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