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风云初记节选孙犁高中阅读答案),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六章如晦拜秦王李宽初入群臣眼
-杜如晦等不及天亮,自己骑着马就向秦王府飞去,到了秦王府,守门的门卫见杜如晦杜大人临夜到秦王府,赶忙把马牵走,让杜大人进去,其中的一个门卫小声嘀咕“天马上就亮了,有什么事不能天亮了再来说,房大人和长孙大人也来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谁来?”“你又多嘴,肯定出大事了,知道的越少活的越久。”嘀咕地门卫不在讲话,只在心里猜测又出什么大事了?
杜如晦在丫鬟的告知下,知道秦王现在在书房,马上掉头往书房走去,到了书房门口,杜如晦看见书房里灯火通明,还有几个人影在窗户上抖动,杜如晦还在纳闷这么早除了自己还有谁来了,打开书房门进去一看,李世民坐在书桌旁(都是李宽家具铺卖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坐在两旁,三人都皱着眉头,气氛很是沉闷,杜如晦一惊难道又出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大事?忙向房玄龄眨眼,房玄龄还没有开口,李世民讲话了“克明,你这么早赶来,出什么事了?”
杜如晦按下心里的疑惑,对李世民施完礼,讲到“臣向殿下报喜来了,最近天气酷暑难当,恐会大旱,秋收无望,今ri臣发现一奇物可解殿下难题”李世民并未像杜如晦猜测地那样急不可耐,苦笑地开口“克明,你之所言之物可是筒车?”杜如晦一听,难道殿下知道了?看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明白了。他俩府上的管事昨夜也在楚王府农庄上出现过,一定他俩提前来告诉秦王的,但是秦王为什么没有欣喜若狂?
对了,李宽已不是秦王的儿子,加之上次玄武门之变,殿下准备用楚王代换世子之事,估计楚王和李世民心中一定有了疙瘩。别人可不知道李世民的心思,这个筒车不是楚王府的该多好,不是李宽发明的该多好。当年杨妃(隋炀帝女儿)刚怀李恪时,自己一时喝多了,宠幸了杨妃院里的一个宫女,谁知就珠帘暗合也怀上了,是个美女也就算了,可是她就是东施在世,仗着有了小孩就在杨妃院里兴风作浪,最后早产难产而死,留下了自己不待见的二子李宽,随后李恪就出世了,自己对长子承乾,和爱子李恪关爱有加,一看到李宽就会想到他娘,刚好当时和隐太子李建成争权到关键处,自己就和谋士商量把李宽过继给五弟,果然父皇把兵权重又还给自己,这个二子存在就是在提醒自己的不堪,哪知自己如今忧心忡忡的大旱就被他,轻描淡写的解决了。难道连老天也在嘲笑我,李世民想着,面容狰狞起来,旁边三人一惊,忙叫“殿下,殿下”李世民一恍惚,才从思绪中走出来。
杜如晦见李世民平静下来“殿下,那筒车真能一昼夜灌田百亩以上。”“什么?”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三人全吃惊道。原来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家的管事见筒车真能自动汲水,忙回去告诉自己的老爷,并不知道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两人一听知道也许找到缓解旱灾的方法,马上来回禀秦王,没有看看筒车的效用,这下三人全坐不住了,原先只以为能缓解旱情,现在才知道可解决旱灾,而且以后的旱灾都可以解决,怎么还不激动?
李世民原先还有点小心思现在全没了,要知道李宽发明的筒车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将带来一场变革,战胜灾难的一小步,人口保障甚至扩大的坚实支柱。随着筒车推广,李宽的大名一定会留在历史上,自己怎能对有功之臣动手,原来李世民想把筒车的发明按在李承乾身上,现在发现不可以,只好作罢。
就在李世民四人谈话间,卯时到了天亮了,越来越多的长安人知道楚王发明了一个叫筒车的东西,能解决旱情,全跑去楚王府的农庄看究竟。长安的官员第一次听说这个7岁稚龄孩童李宽的名字,知道是李世民的二子过继给楚衰王。李宽睡醒后,在田老实和石信满是崇拜的目光中淡定的吃完早饭,又去书房研究曲辕犁的制造方法,以前的犁都是笨重的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
李世民不知道李宽又在研究一项对大唐农业关系重大的农具,还在纠结对于李宽发明筒车的处理方法,自己马上就登基,这利国利民的发明是自己收买民心的一大杀器,怎么才能让李宽教会别人做出筒车?
没要李世民纠结,李宽的家具店给出了答案,昨天和李宽一起研究做出筒车的木匠公开授徒,凡富人派人来学每人10两黄金,穷苦大众每人500文,(唐朝钱两换算1两黄金=人民币1000元=100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1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1文钱=人民币0.1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另外还有告示,收费不一的原因是要收富人的钱为别的地方的灾民赈灾,这下富人也没法开口,自己的农田千亩以上,就给吧。李宽不知道在他还在书房奋斗时,他家的两个管事帮他在长安又赚名声了。富人对他没有好话,贫苦百姓感恩戴德,当粮食和筒车被田老实送到部分灾区时,李宽的大名开始在大唐的土壤上扎根了。
李世民和谋士们也没有采取什么举措,筒车帮李世民也挣得一些民心,百姓只知道筒车是李世民的儿子发明的,他们可不知道李宽被过继出去,再说百姓心中,天大地大孝道最大,李宽就是过继出去,也是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没有登基就借着东风,在民间威望上升了,当然他们很乐意看到这一切。
(求推荐,收藏,用心写一本小说,你的轻轻一点,我会更有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