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东晋我的权臣),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安向台下大声喊道:“带上来!”
只见两名骁锐营军兵带上来一名五花大绑的人,后面还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妪。
匡超一看,面色大变,身子不自觉地颤栗了起来。
前面的人是王珣,后面的是卜臣的母亲。
匡超心里全明白了,这是中了陈望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要是自己不离开下邳,手中掌握着南、北大营上万精兵,就算十个陈望也没有实力来搜他的府。
懊悔、气恼、绝望交织在一起,一时间,荣华富贵尽失。
匡超环眼怒视着陈望,如困兽一般发出了绝望中的大吼,“啊……”边拔剑冲向陈望。
刚走了一步,被早有准备的陈安一脚踢到侧膝处,只听“扑通”一声,匡超扑倒在地。
两名骁锐营军兵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其按住,像捆粽子似的,熟练地捆扎起来。
陈望不再看匡超,微笑着从胡床上下来,走到老妪身前,亲自搀扶着她走到卜臣旁边。
跪在地上的卜臣抱住母亲的双膝,嚎啕大哭起来。
“母亲,儿对不住母亲,让您受苦了……”
卜臣母亲弯腰抱住卜臣的头,哭道:“儿啊,你,你犯了天大的罪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母亲只要安好,儿就无牵挂了……”
校军场上,围观百姓唏嘘不已,许多人跟着流下了泪水。
这时,陈望又走到王珣身旁,亲自给他松了绑,转头对军兵责怪道:“怎可如此对待王主簿,对待名士,对待大书法家要斯文一些嘛。”
陈望虽然吃了葛洪的丹药,对历史进程,朝代的更迭产生了遗忘,但对现今社会还是有记忆的。
前日陈安在匡超府上抓到王珣和解救了卜臣之母,就觉得王珣这个名字耳熟。
现在呼啦一下子想了起来。
王珣,那可是东晋的大书法家啊。
他爷爷王导、他爹王洽,他小叔王荟,就是在洛阳的谯郡内史,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他给临海太守堂兄弟王穆(字伯远)写信,倾诉心中的愤恨和不满,一不小心流传了至今,现存于故宫博物馆。
世人称作为《伯远帖》,普遍被广大学者认为是现今传世唯一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宝帖”, 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陈望在北京旅游,参观故宫时,有导游还介绍说,伯远帖里面的“永”字,比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永写得更加潇洒。
“王主簿,您受惊了。”陈望将手里的绳子,递给身边的军兵,笑吟吟地道。
王珣活动了一下被捆得已经麻木了手臂,怒哼了一声,并不搭理陈望。
论家世,论自己地位,在这小小的下邳遭此大辱,又羞又恼。
“王主簿,您远在荆州,千里迢迢便装来到下邳,还在匡司马府上,意欲何为呀?”陈望脸上依旧挂着禽畜无害的笑意,问道。
“恕难奉告!”王珣双手负在背后,转身看向高棚外阴沉沉的天空。
陈安在旁怒道:“大胆,你可知这是新任兖州刺史吗?”
“哼,兖州刺史?可有诰命?我只知兖州刺史是太尉陈谦,况且这里是徐州!”王珣充满了不屑地道。
“你!……”陈安正要怒斥王珣,被陈望抬手止住。
“既然王主簿不肯说,那小弟只能留你几日在下邳喽。”陈望手抚着光秃秃的下巴,不疾不徐地道。
王珣回过头来,一双明亮的眼睛逼视着陈望道:“我乃大司马属官,你有何理由留在下在下邳?是定罪羁押吗?我犯了何罪?”
陈望心里开始做了激烈地思想斗争。
暗忖道:“也是,如果匡超招供,那就供认出桓温、郗超一伙儿了,这不是我能定罪的事情,直接是捅破天的大案了,朝廷最终能定桓温的罪吗?哈哈,桓温不定朝廷的罪,他们就烧高香了。”
想到这里,陈望微笑道:“王主簿,你可以回去了,请代我向大司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听此言,王珣倒是愣了一下,崇高的敬意一词他不是很理解,但回去他听明白了,心道这么简单就放我走?
随即又释然了,大司马在,谁敢动我啊,就是建康那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皇帝也不敢。
遂冷笑一声,抬起双手朝陈望敷衍地拱了拱,转身朝高棚外就走。
身后传来了陈望那还带有青春叛逆期刚刚变声的幼稚声音,“就这么走了吗?”
王珣心头一沉,停住脚步,转身看向陈望。
“王主簿,放您回去,完全是看在我们的内史王荟大人之面,与其人他无关,但您得留下一份墨宝才好。”陈望笑眯眯地看着王珣道。
王珣诧异地问道:“你要让我写什么?”
“随你,随你,哈哈,只要证明你在此待过即可。”说罢,陈望命旁边坐着的书吏准备一张空白纸,并起身让座。
众人皆是莫名其妙,不知陈望为何让他留字。
陈安更是走到陈望身边,低语道:“王珣不能放啊,长公子,此案即将真相大白,为柏大人伸张正义,报仇雪恨,少不得连桓温也有罪责的。”
陈望轻声道:“不行,此人得放,稍后再说。”
王珣看着陈望和陈安窃窃私语,少不得心里狐疑,要是真被他留下,即便是不上刑,熬上我三天五日不吃不喝不睡觉,也是遭罪不起啊。
遂快步走到书吏桌案前坐下,执笔抬头看着陈望道:“你要让我写什么?”
“额……”陈望沉吟了一会儿道:“就是写荆州主簿王珣到此一游。”
“你……”王珣感到受了戏弄,刚要拒绝,又看见陈安那对骇人的小眼睛正盯着自己,别因小事大,不就是几个字嘛。
无奈,只得叹着气写了下去。
陈望走到他身边,在麻纸上点道:“这里落款:于大晋太和四年.春.四月初十.下邳。”
王珣挥毫,飘若游云,笔走龙蛇,令陈望不住地点头赞叹。
写罢,王珣将毛笔放在笔架上,起身问道:“现在可以走了吗?”
“请,请便……”陈望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王珣一甩袍袖,又恨恨地扫了一眼地上的匡超,快步而去。
匡超看见王珣在看他,用祈求地眼神看向王珣。
但王珣只留下了冰冷的六个字,传进了他的耳朵里,“竖子不足与谋!”
看着王珣的背影消失在了阅兵台上,陈望将王珣的墨宝小心翼翼地叠好,揣进了怀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