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七十七章 三国租界那点破事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神圣图书馆),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1845年11月份“上海土地章程”刚刚签订的时候,在魔都常住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九十人,就是数年后的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前夕,外国人数量也只有三百人不到,这八百多亩的土地肯定是足够的。

但是,在1848年的时候,继巴富尔上任的领事阿礼国借“青浦教案”一顿敲诈,还把军舰开到南京,把皇帝吓得魂不守舍,最后强行将英国租借沿着吴淞江和洋泾浜,越过界路继续往西扩充,一直多得两千多亩地才罢手。

所以,1848年到太平天国期间,英国租界的实际面积也就两千八百亩左右而已。

上海的法租界,是在1849年一月才城里的。

当时,看到英国人如此轻易就敲诈成功,法国驻魔都领事敏体尼大受鼓舞,同样要求获得符合法国体面的租界,在当时的代理上海道台吴健彰拒绝后,便怒发冲冠,向两江总督和朝廷军机大臣写态度极为强硬的书信,怒斥吴健彰,最终导致刚当上代理道台不久的吴健彰立刻被罢官撤职。

(知了语:吴健彰第一次当官,居然是因为维护中国主权,冲撞外国领事才被撤职的,想不到吧?)

接着上任的上海道台是朝廷大臣琦善的贴身护卫,满洲人麟桂,这位爷上任后就发扬光大原上司的风格,对敏体尼的所有要求全盘接受,圈定洋泾浜到上海北城墙的一大段地块给敏体尼做租界,甚至在合约中写上“以后土地如果不够用,可以继续扩展”等很多余的话。

后来,法国租界一再扩张,比甚至把老上海县城都要包裹住,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但麟桂签订的合约中的这段话,还是其起因。

麟桂和敏体尼签订条约,大约是在1849年一月份的时候,法国人感激麟桂,后来将租界中的一条路命名为麟桂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叫这个名字。

理论上而言,可以认为美国租界是在1849年左右,法国租界成型不久后成立的,但这个事情就有些复杂了。

看到英国和法国得到便宜后,美国也想过来占便宜,但此时美国在魔都没有正式官员,自称“美国驻上海领事”的吴利国,其实是旗昌洋行的大班,并不受美国政府认可,也没有从美国政府领过薪水,压根没办法替美国政府签署什么正式协议。

所以,吴利国就想了个办法,就是直接在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的虹口地区购买数百亩土地,形成事实上的租界,但其法律地位并不受美国政府或中国政府的认可。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网上还有人争论魔都到底有没有过美国租界,起因就在这里。

美国著名洋行旗昌洋行的做法很有意思,其大班吴利国到上海赴任后,给当时来清国签订“望厦条约”,不久又回去的美国公使顾盛写过一封信,希望成为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认为这对其做生意和保护美国利益都会很有意义。

只是顾盛有没有同意就不得而知了,通常认为吴利国由此获得了上海领事的职位,但知了并没有找到文献说顾盛同意吴利国如此荒谬的要求,甚至历任美国政府也并不承认吴利国是美国政府任命的正式领事,最多说是代理领事。

(知了注:可能是因为吴利国在上海帮忙建立实质上的租界,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因此捏着鼻子承认的成分多一些)

而且,据知了所知,吴利国一生都没领过美国政府的薪水,这可跟英国领事和法国领事完全不一样。

旗昌洋行历来出过多名欧洲国家领事:

旗昌洋行的第一任大班(应该算总经理吧)吴利国(Henry G. Walcott)兼任美国领事;

他在1854年得疟疾死后,第二任大班金能亨(Edw. Cunningham)兼任美国领事、瑞典领事和挪威领事,并于1858年退出旗昌洋行;

后来由该行的职员(P.S. Forbes)接任瑞典和挪威领事,另一职员卢瑞欧(P. J. S. Louroiro)则兼任西班牙领事。

(知了注:以上资料来源于“上海地方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文娱大佬的自我养成 太古金仙现世逍遥 锦谣 武侠长生 超级造人系统 游钓世界 系统夫君,要抱抱! 我的天使靓丽投资人 返祖为巫 我的异兽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