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女主穿书修仙娇软讨好落魄男主),接着再看更方便。
眨眼间就到了元宵这一天,由于时老太爷和老太太当初是从南方逃难到北方,所以时家吃饭向来是南北特色结合。
所以这一天一大早一家人就开始了忙碌,不仅做了元宵还做了汤圆,甚至馅料也有好几种,芝麻的,肉的,甜的,咸的,还有酸甜的苹果泥馅料的。
元宵的做法是需将馅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而汤圆的做法就比较简单了,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忙活了一早上,中午一家人中午吃上了热乎乎的元宵和汤圆,看着多,其实分一分也不多,就是花样多显得就多,毕竟一年就这么一次,忙活点也值当。
多做了些也送给了街坊邻居们,值得一提的是鲜肉馅的得到的好评最多,其次是酸酸甜甜的苹果泥馅料,小孩子对酸甜味简直无法抵抗。
因此今天时家的餐桌上的菜都是邻居们的回礼,炸肉圆子,芋头烧鸡,猪肉酸菜粉条子,凉拌猪头肉,大烩菜,感觉比年夜饭还要丰盛。
还专门各色口味预留出一份,打算明天送时欢和虎子上学的时候带去给夫子。
虽然说节日过去了,但是好吃的不分节日,毕竟当下大牛村人们还是吃元宵比较多,馅料一般也就是芝麻馅枣泥馅,其他馅料也还算稀奇。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饭后,安和就拎着满满一大篮子束修,领着虎子和时欢去了学堂。
学堂建在村子后山前面,那里环境清幽,还有一大片竹林,果树,也考虑过挨着山会不会不安全,但是大牛村这么多年也没发生过猛兽下山吃人的事情。
所以村民们认为山神保佑,还在山脚建了一座山神庙,时常有村民去供奉,上山下山也去拜一拜,感谢山神的庇佑之恩。
学堂就建在山神旁边,是个不大不小的两进院子,夫子平时就住在后面,前面是小孩子们上课的地方,也就是盖了前后一共六间屋子。
厨房在前面,旁边就是学堂,方方正正,用作教书的学堂是最大的,可以容纳四十多个小孩上课,学堂另一侧房间是通头的炕,用作偶尔学生休息。进大门右侧是一个大点的茅厕。
夫子后面也有一个小厨房,和单独的茅房,一个主屋,主屋在中间里面被隔开,一半睡人,一半用作书房和待客用。主屋右侧是客房,厨房在左侧。
院子里中央是竹子用作隔开前后屋子,左侧开辟出了一处菜园,右面靠墙角是一处池塘,旁边放着石桌石凳。
村民们不懂得美学,像模像样的参考他们所见识得城里富户的宅子,照猫画虎的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夫子盖出了这片院子。
几乎是全村男女老少凡是能动的,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用了三个月在年前把这座宅子完工。
时欢家是在靠近村口的位置,书院在西南侧,大概要走路两炷香的时间,一路上看到了不少送孩子的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