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电影人传奇123),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餐结束后,北电的老师们都离开了,但许望秋被徐商楚留了下来,说有事要跟他聊聊。许望秋估计徐商楚是要跟自己谈新戏,他跟魔影厂合作非常愉快,而且魔影厂技术水平也是顶尖的,是很好的合作者,便笑着留下了。
不过徐商楚没有直接讲合作的事,而是东拉西扯地闲聊;许望秋自然也不会主动开口。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文化局招待所。院子里夏虫在草丛里低语,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荡漾,几个住客在树荫下,摇着蒲扇乘凉。许望秋他们觉得在院子里乘凉,比在房间里吹电风扇要舒服,就坐在花台边继续聊电影的问题。
聊了好一阵,徐商楚终于进入正题:“《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好剧本,我非常喜欢。这部戏还是交给我们厂吧,电影还是由你来拍,我们可以给你最好的条件,保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你觉得怎么样?”
许望秋微微点头:“可以给你们,不过有个问题,《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有将近一半的戏发生在东瀛,需要到东瀛拍摄;而且有大量东瀛角色,需要东瀛演员。到东瀛拍戏,请东瀛演员,都非常花钱,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
徐桑楚觉得这不是问题:“不一定真的要到东瀛拍嘛,前两天我跟张克聊天,他告诉我,你们学校拍了一部叫《樱》的电影,也涉及到东瀛场景,但他们就是在国内拍的。东瀛角色也是如此,不一定非要找东瀛人来演。我们以前的电影中有很多东瀛人,都是自己人扮演的,演得也特别好,这根本不是问题。”
许望秋轻轻摇头道:“如果真的要拍,那我希望尽可能拍到最好,否则宁愿不拍。”
徐商楚喜欢《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剧本,也清楚许望秋的导演能力,相信肯定能拍成杰出的作品,就道:“这样,我给你90万预算,我们一分钱不赚。这笔钱你怎么花都可以,选东瀛演员,到东瀛取景,只要你能够拍出来就行。这下你满意了吧?”
许望秋摇头道:“90万根本不够,东瀛取景、用东瀛演员,费用至少在150万以上。”
徐商楚听到150万这个数字非常无语:“你知道这不可能,成本150万,这就意味着电影拍出来,至少要亏60万。这都赶上我们厂去年一年的利润了。你这小子不是不想跟我们合作,故意开出这样的条件来为难我们吧?”
许望秋笑着否认道:“如果真要拒绝,我肯定会明说,绝对不会拐弯抹角。按照国内电影厂的条件要到东瀛大规模取景,要启用东瀛演员,花一百多万拍一部电影,听上去似乎不现实,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徐商楚心里一动,连忙问道:“你讲讲,到底是什么办法?”
许望秋不再卖关子,将答案和盘托出:“很简单,跟东瀛电影公司合作,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做成合拍片。假设电影成本为160万,如果是由魔影厂单独拍,就会亏70万。如果是合拍片的话,可以魔影厂出80万,东瀛电影公司出80万。电影拍完之后,中国的版权归魔影厂,东瀛的版权归东瀛公司,中日之外的版权由两家平分。这样一来,魔影厂把中国版权卖给中影公司,可以赚10万;然后把电影带到电影节走走,将中日之外的电影版权卖掉,赚几十万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我们用80万拍出了需要一百多万才能拍出来的电影,还能够赚几十万。”
合拍片在国内不是什么新鲜玩意,1958年,中法两国合拍儿童幻想片《风筝》。1959年中、苏两国合拍了一部以表现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主题的故事片《风从东方来》。这些合拍实践虽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但合拍策略尚未从宏观政策上加以明确,更未以一种产业运行的常态加以固化。
最近两年,随着运动结束,合拍片浪潮又开始兴起,很多外国的影视机构都希望到中国来取景和拍摄。就在前些日子,国家成立了合拍片公司,专门负责合拍片相关事宜。
今年上半年熊井启带着《天平之甍》剧组到中国拍摄,徐商楚还为他们提供过帮助,对合拍片比较了解。听完许望秋的想法后,他觉得确实是好主意,但也有问题:“合拍片都是外国公司到中国拍,跟国内的电影厂合作。还没有国内的电影厂主动跟国外合作的,我们跟东瀛电影公司没有往来,根本没法和对方联系,也不知道有没有公司对《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感兴趣。”
许望秋笑嘻嘻地道:“第二届东瀛电影周马上就要举行,到时候会有东瀛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和制片人过来。他们肯定会来见赵单叔叔,到时候让赵叔把剧本给他们,并提议为了纪念中日恢复邦交十周年,由中日双方合作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拍成部献礼片。”
徐商楚知道许望秋见识广脑子活,但此时听完许望秋的话,还是忍不住道:“望秋啊,你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你是天才,还是说你是怪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