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高铁首次通车),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文杰一方面确实想借来那本书看,同时,他也确实想知道,那位借书的“侧视图”究竟是什么人?
说心里话,“侧视图”很美,像窗上的剪影,那么“正视图”会怎么样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厂里哪个车间的,要么就是工厂之外的人。
而两个可能,很快又被他自己给否了:因为电力机车现在还在设计当中,连工艺那边都没到呢,更没有任何车间开始制造它。除非哪个车间有跟武文杰一样感觉异常灵敏的工程师在超前准备。
说是工厂之外的人,似乎更不可能了。这里制造火车的工厂就这么一家,近百年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干起,现在是内燃机车,将来还要造电力机车……这么强的专业性,本地再无分号。
喜欢搞研究的人,就是喜欢面临各种谜,探究谜底的过程,就是他们最大的享受。武文杰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跟学校的图书馆比起来,工厂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不小的差距,但头一次来到这里,就给了武文杰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把他蛰伏一年多的泡图书馆的瘾头给勾出来了。
未来,他肯定会把许多业余时间放在这里的。
工艺科长答应给他报30块钱资料费这事,则让他既高兴,又有些遗憾。高兴的是,有这么一大笔可以让他自由支配的钱,去买需要的书,对他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而遗憾的是,这钱不能变成现钱,花在其它的地方,对他老家人来说,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地方。
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具体怎么回事,爸爸在信中也没有细说,但希望他近期如果有可能,最好再给家里寄些钱回去。
30块钱不是个小数,但只能通过买书来体现,无法变成寄给家里的钱。
他手头并不宽裕,也不知妈妈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赶紧回了封信,请爸爸细说一下,他好根据需要来筹钱。
如果需求紧要,他还得找人去借。
新华书店离工厂比较远,他一时还抽不出空去那边买书。
他打算先在工厂图书馆的书目里查查,有哪些自己需要的书。能在图书馆借到的,就尽量不买。真正需要买的,看好选好了,再集中买回来。
又是一个调休日,他第二次去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人依然不多,他特意看了一眼靠窗的那张桌子,那里坐了一位老者。
再扫视一遍阅览室,没有看到“侧视图”。
武文杰找到管理员,想查一下他上次要借的那本书还没还回来,顺便看一下其他专业书籍有没有还回来的。
令他失望的是,一本也没有在书库里。
他这次来特意带了个笔记本。过手的书没有读过,在他看来相当于浪费粮食。而看过的书没有作摘抄笔记,则跟美餐之后因醉酒而呕吐,好东西没留下来差不多。
他先把上次借阅过的那几本不错的期刊找了出来,打算做些笔记,算是补补课吧。
跟专业书比起来,期刊上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系统,但它的长处在时效性强,有一些比较新的理论和动态。
武文杰拿出了当年在大学里的那股劲,先细细的读,然后把觉得有用的内容,一一抄到他带来的本上,直抄到头顶上的灯亮起来。
走的时候,他又扫了一眼阅览室,要找的那人依然没在。
在武文杰心里,买专业书是一桩很重大的事,尤其要花那么多钱,他轻易下不了决心。
但无论如何,从抄期刊开始,他又开始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
他不光抄期刊上的资料,还趁老七使用间隙,把他书架上的书连看带抄。转眼就快集满一笔记本了。
爸爸的回信还没到。给妈妈寄钱的事,一直是他一块心病。
他手头能拿出来的钱也就三五块,顶多凑到十块挂零,这点钱寄回去,就会对他这个月的吃饭有影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