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创造力好的孩子),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听话,希望他们少犯错误,不停阻止孩子自由接触他们认为新鲜的事物。在这些家长的管制下,孩子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这个字。当他们要去探究苍蝇有几条腿时,妈妈会跑过来说“不要”;当他们想去看看饮水机的按钮为什么会出热水时,爸爸跑过来说“不行”;当他们想看看手机里为什么会有声音时,妈妈跑过来说“不许”……总之,爸爸妈妈总是在用“不”这个字阻碍他们的探索、研究,他们的创造力就这样一天天退化,直至消失不见。
案 例
4岁的小刚总是喜欢探究为什么家里的水龙头会出那么多的水,爸爸妈妈一不在身边他就会跑到水龙头那不停地开水关水。一次,爸爸上班、妈妈去买菜,小刚一个人在家又开始研究起家里的水龙头,他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目不转睛的看着。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水池中的水已经溢了出来,地上已经成了“汪洋一片”,可小刚还在观察着。妈妈这次真的生气了,把小刚拽到一边狠狠地揍了一顿,还不停地训斥他不许再做妈妈不允许的事情。嚎啕大哭的小刚显然被妈妈吓坏了,从那以后只要妈妈说“不”的事情小刚都不去碰。可是慢慢地,妈妈发现小刚已经不再那么爱问为什么,不再喜欢动脑筋,不再和妈妈争辩,小刚变得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爱哭鼻子。
案例中,小刚本是个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孩子,他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慢慢长大,从水龙头中他找到了快乐。可是由于妈妈的严厉阻止,小刚变得不再胆大、不再无忧无虑、不再去探究身边的奥妙,以至于后来小刚沉默寡言、没有主见、毫无创新精神。
孩子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从“错误”中开始的,为了孩子能够变得聪明、知识丰富,家长应该少对孩子说“不”,多给他们提供“犯错误”的材料和环境,让他们找到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犯错,那么最终他们将会懂得如何控制创造的过程。因此,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地对他们说“不”。如何做到这点,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无论如何不可打骂孩子
也许,你的孩子发现盘子、杯子都能够“转一转”,觉得很好玩。于是,他们就拿起碗、杯子、盘子在桌上、地上不停的转动。结果,盘子碎了、杯子打了,家长在一气之下连打带骂,孩子以后再也不敢了。也许就因为这次打骂,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殊不知,这样的“转动”对孩子至关重要,在打碎盘子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了生活经验,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此时家长不要粗鲁地制止、呵斥孩子的行为。这样只能无情地摧毁孩子的创造潜能,还会让孩子因为畏惧家长的威吓而趋于保守,不再敢于创新。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自责,甚至无助。
2� 如果不是成长中的原则性问题,请不要说“不”
很多家长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每一个行动都那么可笑,每一个错误都是那么幼稚。其实,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无论是年龄还是生活阅历,家长势必要成熟于儿童,孩子们一些天真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错误,相反这些经历也许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让他们积累成长经验的基础。所以,只要不是例如偷窃、残忍、自私自利等原则性的问题,家长就不应该对孩子轻易说“不”。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
3� 不随便说“不”绝不是任孩子去“冒险”
不让家长阻止孩子们的发现绝不是让家长们任由孩子“胡作非为”,当发现孩子的举动有潜在危险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善意的提醒。比如,孩子看到家长打开煤气罐的时候会有火苗,这些火苗能烹饪出美味的佳肴,于是他们也想去开煤气罐,也想炒菜。这时,如果家长不适当阻止、不进行提醒,可能会出现危险。当然不能野蛮地制止,那只能让孩子更加好奇或者让他们对新事物感到恐惧。家长可以打开煤气灶,把孩子的手慢慢靠近火苗,让他感觉到灼热,那么他自然就会明白这个东西不能随便动。
因此,让孩子自由探索生活中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不是说要毫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去“冒险”,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安全常识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