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世界上著名的大桥有哪些),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西兰奥克兰海湾大桥小档案
位置:新西兰、奥克兰市、怀特玛塔港。
建桥时间:于1959年5月建成通车。
主要数据:全长1020米,其中主跨长244米,通航净空43米。
奥克兰海港大桥位于新西兰北岛北部奥克兰市,是跨越怀特玛塔港两岸的一座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主桥)与钢桁架连续梁(引桥)的组合桥。大桥1959年5月建成通车。桥全长1020米,其中主跨长244米,通航净空43米。大桥与停泊在奥克兰游艇俱乐部的船舶桅杆,组成了一幅壮观而美丽的图画,是奥克兰极富代表性的一处景致。
不断焕发新活力的奥克兰海湾大桥
新西兰奥克兰海湾大桥,它的名声虽然不能与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相提并论,但是新西兰的奥克兰海湾大桥在奥克兰人民心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的。随着奥克兰市的经济与人孔的快速增长,奥克兰海湾大桥的原设计通行能力在大桥建成后10年便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于是,在1969年,奥克兰政府聘请日本专家,对奥克兰海湾大桥进行了改扩建设。其主要思路就是,在尽量保证基础与桥梁下构不变的情况下,把大桥两侧加宽,由原设计的四车道增加到八车道,提高桥梁通行能力。今天大桥高峰时期一天可过往车辆11.5万辆以上。
在对原桥加固的同时,新增的车道依靠连续钢箱支撑;桥墩加宽的部分则利用对称的钢悬臂拓展支撑宽度。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简单而很有效果的方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扩建设计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考虑。这些深入细致的技术工作并不亚于建一座复杂的新桥。但即便是这样,奥克兰人宁愿不断的改良奥克兰海湾大桥,也不愿意在怀特玛塔港新建一座桥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愿意让其他的桥梁来打破这里原有的优美图画。
扬名天下的“风帆之都”
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全国工业、商业和经济贸易中心,集中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奥克兰区,它拥有56个小岛,一半是内陆城镇,一半海边城镇的特点使之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水世界。奥克兰在1841—1865年间为新西兰第二任首都(原首都拉塞尔,后迁都至现首都惠灵顿)。
奥克兰整个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由奥克兰海港大桥联成一体。大桥形如衣架,单跨度,桥长1079米,有8条平行车道,1959年建成,是新西兰唯一的港口桥。城周丘陵起伏,这里原是火山群,市内火山锥到处可见,毛利人把它们筑成梯田,修建房舍,在战争中作为堡垒抗御敌人。死火山有几十座,不少已辟为公园。这里有公园360多个,居全国城市之首。市中心的艾伯特公园,在毛利战争中,曾是英国殖民军总部所在地,现在树木繁茂,是市民小憩的地方。著名的伊甸山公园内,山高220米,有公路可盘旋而上,山上可鸟瞰市区、港湾风光、乡村绿野似的草地、海港外的恋基托托岛及对岸的地旺半岛尽在眼底。市区现代化的建筑和古色古香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沿海湾相间分布,街道整洁、宁静。在主街女皇大街上矗立着一尊手握大棒的毛利勇士铜像。格雷夫顿大街上的战争纪念馆内珍藏着毛利人的文物和艺术品,有毛利人早期航行至此的各种独木舟、农渔猎工具、作战用的刀叉等。市郊山冈上还建有毛利人的“介”字形祠堂,是毛利人祭祀祖先、集会和调解纠纷的地方。堂内两侧及房檐、屋角上都刻着毛利人祖先像,瞪眼伸舌,形象生动。怀托摩萤火虫洞位于奥克兰以南168千米的蒂库伊蒂附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地点,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静静地偎依在两个大港口之间的奥克兰是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它在闪闪发光的海水衬托下,素有“帆船之都”的美誉。
奥克兰市民酷爱扬帆出海,醉心于“三”活动,即:海滩、划船和烧烤野餐。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成群结队地离家奔向最近的海滩或港口,随身带着用久了的野炊用具和装满冰冻啤酒的聚丙烯“冷箱”,从而使这种场景显得十分壮观。每年一月底在怀特玛塔港举行的帆船竞赛,千帆并举,更是奥克兰城的一大盛景。谁能怪罪奥克兰人呢?是上苍赐予了他们两个美丽的港口,数十个可以供人们游泳的海滩,遍布幽静小岛的海岸,较高的生活水准以及适合户外运动的夏季气候。
奥克兰各个港口的帆船(艇)林立,据说平均每八个奥克兰人就拥有一艘帆船。船艇每年需要大量的停泊租金和保养、税收等相关费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奥克兰人对船(艇)的特别爱好,也说明了奥克兰人的富有。
港口大桥与游弋在港湾的万柱桅杆、千张白帆,组成了一幅浩瀚而又美丽的画面。开阔的云天,作为画幅的背景变幻莫测。一会儿日脚直射,波光熠熠万浪摇金;顷刻间浓云密布,风驰流驶气势压城。构成了一幅神秘而震撼的海上风云图,成为了奥克兰市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