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罪妻难逃),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秦经过多年的发展,终于告别了当初的动乱,稳定下来。
五年的时间,全国建立起了各种规模不一的学校。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是胡亥当初归纳总结的后世知识,也有一些是张良等人研究后认为对大秦子民有益的知识。
这中间,诸子百家的人都试图说服二世皇帝,让他们的学说成为主流。可胡亥不为所动。
张良、陈平等人是有多聪明,一下就看出皇帝陛下不想让一个学说一家独大,在建立学校的时候,就按照物理化学的分科模式,直接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做了分科,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各家学说。
在这许多学说之中,儒学是不可绕过的。不可否认,儒学的生存能力也是最强的,他们会苟合统治阶级的思想。为了让儒学光大,他们不惜卑躬屈膝,侍奉权贵。
于是,儒学中有人开始研究中央集权,研究愚民政策。这些乍一看是为秦二世的江山永固,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儒家在朝堂上更有发言权。为了碾压其他的学说。
只可惜,善于奉迎的儒家遇到了胡亥。
或许是两世为人,胡亥更深刻的知道人生的意义。尤其是一个国君或者是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的意义。
他是历史老师,对历史有着自己的见解。
中华曾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江山永固。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够长盛不衰。
这种情况似乎符合了中国的道家思想,事情有阴阳之分,月有圆缺之别。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胡亥不认为自己的后代能够永远统治大秦。他明白一个皇族如果统治国家太久,就会产生懈怠感。说不定在那一代出了一个败家子,就会让整个家族万劫不复。
所有的普通人都认为始皇帝是大秦一统天下的第一人,而后是秦二世,之后是三世,而后万世永存。但胡亥不是普通人,他身边的大臣也不是普通人。
从当年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吼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人心已经彻底的改变。
胡亥不想自己的后代在久远或者不久远的将来,面临王朝覆亡的悲剧。想要不面临这些悲剧,就要修改政体。
后世的民主制度是非常好的。但这种民主一定要真正的落实。
他清楚的记得,在后世的新闻之中看到什么什么大会时候,国人和外人是不一样的。国人开会,昏昏欲睡,选举干什么通常是全票通过。而外人则不然,每每会因为一次国会大打出手,争执的面红耳赤。
他不能断言哪一种更好,更合理,但从民主方面来说,应该是后者。一个肯为了国家走向争执的会议才是正常的会议。否则就是一言堂,那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胡亥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民主的大秦。
这个想法目前只是在他的心中酝酿,没有和任何人说。他现在做的是前期的工作。每一项法律的建立都经过朝臣们的共议,然后在通告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