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论语新解 钱穆 电子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作为一部区别于其他关于《论语》注疏的重要著作深受大家的喜爱。我本人在整个阅读中也是受益匪浅,于是根据《论语》的篇章及其南怀瑾大师的讲述,结合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新的研读,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论语》在为人处事,尤其是商业社会管理方面的启发xìng文章。
《论语》讲的是什么?恐怕说法千千万万。但是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可以说由深而浅的道出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论语》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其中做人,就是我们要在自己的个人修养上下功夫,首先要把自己的言行做好;其中做事,实质就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处理好,因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语》就是一部关系学的典籍。
《论语》中的字字句句无论从小的说话、做事,还是从大的修身、做领导。都给我们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思想和事例,我们的rì常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联系到《论语》的思想和论述。
在商业气息rì益浓厚的今天,无论我们是一个公司的员工,还是中层管理者,或者是公司的领导者,我们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人和人的关系这一点来进行的,关系并不是一个贬义的问题,只是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种种不正常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孔子所讲的小人的个人厉害关系问题,所以才造成目前大家对关系的误解。那么从《论语》来讲,正确处理事务中的关系问题是事情成功的前提,这个前提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人对关系问题的看法,也就是个人的修养;另一个是个人和其他人的关系的处理原则。这些问题的处理原则就是《论语》的核心内容。
从我们为政的角度来说,《论语》的见解更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一样,《论语》在对于为政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论述占的篇幅更多,其中的“正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思想更是我们在做社会事务的领导者岗位上的学习纲要。
如果说《论语》仅仅是论述了这些原则和纲要的话,那就是对《论语》最为浅薄的认识,《论语》不仅仅讲述了这些纲要和原则,更重要的是《论语》讲述了对这些原则和纲要正确判断的准则,就是孔子所讲的“吾道一以贯之”的论述。孔子在对子贡的谈话中明确的提出了自己学问的大问题,不是孔子自己知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而是孔子在对人和事的看法及处理方法上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是判断和处理人事问题的至高准则,有了这个准则,无论任何的人事问题,都会在这个范围下有正确的见解与处理。我们在孔子对于管仲“仁”与“不仁”的论述中更为明确的看到了这个问题。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在跟随齐桓公而不是像召忽一样跟随公子纠去死的问题上是不仁的行为,但是孔子对于此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孔子认为管仲虽然投向了齐桓公,没有跟随公子纠去赴死,在大家看来就是不忠,就是不仁的行为,但是管仲在跟随齐桓公以后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事情正是“仁”的中心思想的体现,所以那个不忠的行为就不值得一提了。这个更进一步的说明了这个中心思想下的其他原则的灵活xìng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xìng在于解答了我们平常对于《论语》的一知半解而产生的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困惑。
那么什么是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这个道呢?这个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牵扯到了形而上的天地宇宙本来面目的大问题。这个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我们可以从孔子在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仁”里面去找我们的答案。“仁”的境界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南怀瑾大师通过对儒家和佛学及其他宗教领域进行了分析,这个分析很能为我们说明问题。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菩萨发愿的问题,菩萨发愿就是为了免除天下苍生的痛苦,同样孔子也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仁者爱人”,爱天下所有的人,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有幸福的生活。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勉强的对“仁者”的境界做一个描述,“仁者”的境界就是“己yù立而立人,己yù达而达人。”就是这种无私的大爱,而把这种大爱的思想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取得成功,使得天下苍生都因为自己而获得安定幸福的生活就是孔子提出的圣人。圣人就是把“仁者”思想落实到生活中而成功的人。
由此我们来看,无论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我们在“仁者”的中心思想下去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存在自己的困惑,也就是孔子对子贡讲的并不是自己什么都知道,而是自己有一个中心思想,依据这个中心思想去做人做事就不会有问题的。
《论语》不但有高深的中心思想,更有做人做事具体方面的原则,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jīng神食粮,只要我们抓住《论语》的中心思想,在依据《论语》里的原则去做人做事,基本上就不会有困惑我们自己的问题。
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是人的幸福感确实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孔子在《论语》中特别提到了“文”与“质”的问题,翻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在“文”与“质”的均衡上遇到了问题才会出现这种局面的。孔子一直在主张“文”与“质”并重的思想,我们看看历史,每个朝代开始都是经过了很多年的战乱,政权的取得也是战乱的结束。朝代的开始基本上都是文化的千疮百孔,这个时候“质”胜于“文”。大约经过上百年或者几个帝王的经营才会出现“文”的上升,达到了“文”与“质”并重的局面,这个时候是政权最为合理的时候,社会也是最为繁荣的时候,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大概都出现在这个时候。社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渐渐就会出现“文”胜于“质”的现象。“文”胜于“质”的现象再rì益发展,就会成为政权出现问题的祸端,也就是政权衰落的开始。历朝历代,无一不是这样的问题。所以孔子最然是作为中国文化的掌门人,但是孔子清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在他那个时代大声疾呼文化的重要xìng呢?因为chūn秋时一个“弑君三十六,王国五十二”的战乱年代,文化几乎已经要灭绝的时候,所以孔子才大声疾呼中华文化的问题,最后孔子不负天命,完成了中华文化的整理与传承,但是孔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对文化的喜爱而不去重视国家力量的问题,也就是孔子提到的“质”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社会其实在“文”与“质”的问题上也是有所偏差的,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人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重新去阅读中华古文化典籍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我们也必须重视,孔子认为社会的问题根源在于领导者,社会的风气是自上而下的,一个领导者的言行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形成重大影响,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岗位,只要是在领导者的范畴,这个问题都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特别是现在的企业,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这个问题尤为严重。那么《论语》中关于领导者的个人修养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在我们的工作中去参照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遇到的问题也都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对人的招聘,观察,培养,提拔。《论语》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论述也很多,尤其是讲到对一个人的观察培养任用方面,孔子提出对一个人的观察首先应该从“孝”入手,这也是孔子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怎么能去爱所有的人呢?孔子还提出观察一个人不但要看他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怎么做。还有信用度、忠诚度、身体条件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对于培养人的问题,孔子的论述也有很多,有一些也是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例如培养一个员工达到某一个岗位的问题,首先应该给他这个岗位的一些不伤害大局的事情让他去处理,如果不行还要下派到分公司或者一线进行实践,再拿回来进行试用,如果还不行就说明这个员工不善于这个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目前都在做,但是前面做的很好,后面的问题就走了样,我们目前的问题是不管能不能用最后都在用,这个是目前尤其是zhèng fǔ部门的一个大问题。在提拔一个人做领导工作上孔子也有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论述,比如孔子说要把正直的人安排在曲邪的人之上,这样既能够不出现问题漏洞,又能够使得曲邪的人受到教育改邪归正等等。这些问题也能够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惑,例如一个企业,有的人销售做的很好,但是这个人有私心,让他做管理整个团队都会出现不公的问题,这种人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来说很难取舍,毕竟企业要为利润而生存是首要条件,这个时候我们引用孔子的论述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做销售部经理,安排一个正直的人做销售部总监,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销售部整个团队的问题,又解决了公司管理的问题。这些方面在《论语》中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许多这样的论述。
在《论语》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的其他问题,例如孔子的教育问题,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者来说更有学习之处。首先孔子是“有教无类”然后是“因材施教”还有就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因势利导。孔子说过,凡是到了可以学习的年龄的人,只要他能够向我来学习,我都是会教他的。这个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还有我们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在对于不同的学生问他相同的问题是他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孔子基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我们在《论语》中看到孔子关于子路和子贡的教育大部分是来自于孔子和他们俩得rì常生活和闲谈中,例如孔子有一天说在中原自己的主张没有人能够采用,他打算坐个船到蛮夷之地去进行教化,大概那个时候也只有子路会跟他去,这个时候子路马上就跳了起来,好像自己就要和老师一起出发了,孔子这个时候对子路说,子路的勇猛是超过了他,但是子路的急躁也是超过了他。这就是孔子的“因势利导”的教育。孔子还有一个教育方式就是积极的表扬学生,这个《论语》中也很多,而且孔子的表扬并不是随便那么一说,也是不大面积无指定的表扬,而是就某一个学生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表扬,更为灵活的表扬方式是不但有直接表扬,也有间接表扬,甚至还有和别人的辩论中来表扬学生。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事业来说真是镜子一样的借鉴,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家为什么就看不到这一点呢?
《论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千百年来为大家所推崇,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的诋毁也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断章取义,也不乏曲解原意的东西。例如对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论述,成为后来人们诟病的地方,其实南怀瑾先生解释的很好,“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孔子的原意并不是说天下的女xìng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是讲人和人沟通是很难的事情,只是当时的社会条件,才有孔子如此这般的讲述方式。如果这句话反过来讲,天下的男人又何尝不是难养的人呢?试想如果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很爱护,很迁就,是不是也会造成这个男人的骄矜呢?如果这个女人然后疏远这个男人,难道这个男人又何尝不会埋怨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在本书中都有阐述,也希望大家能够真确理解《论语》中的话语,更希望我们读《论语》的人既要把《论语》放在孔子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更要把《论语》放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去借鉴。凡是一味去抠字面的意思都是不可取的。
《论语》不但有孔子的言行描述,更有孔子学生的言行在于其中,多年来我们看到很多人把一些本来是孔子学生的话当做孔子的话来引述,虽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这也是不可取的一点,书中也做了特别的提示,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论语新得》是本人多年来研读南怀瑾大师的著作,尤其是《论语别裁》的心得体会,南怀瑾大师是海内外享受极高声誉的大学者,大师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释道儒研究方面更是无人能及。特别是大师用“经史参合”的方法,对释道儒的讲解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本人每每读大师著作总有新的领会。但见目前国学纷飞,众说纷纭,往往又不能按捺自己的内心,于是将大师《论语别裁》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随成一书,望大师只能向其背,比大师著作惟有不断汗颜,但是如果从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和南怀瑾大师论述角度来讲,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有用的东西,书中引用南怀瑾大师思想言论,不当之处还往南师见谅。
《论语新得》的着重点是我们rì常的为人处事,尤其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论述较多,对于我们今天的为政者和公司管理者来说更有较强的借鉴xìng和可cāo作xìng。
我本人自幼好文,小时候看《论语》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和朋友们相聚,其中有一些学习佛教的朋友,对于一些佛教问题的看法有些过于极端,朋友易文成先生谈到了南怀瑾大师关于佛教的论述,遂买书阅读,大有收获,尤其是看到南师的《论语别裁》更是大呼过瘾。可见知识的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有鉴于目前的社会风气,加之很多人对我们文化古籍的曲解,因此本着发扬中华文化jīng神,发扬南怀瑾大师的承传文化jīng神,遂成此文,书中许多见解因本人才疏学浅,言不达意或者曲解之处,还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