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论语新解 钱穆 电子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雍也第六
一、领导之才--简约而不简单;领导之学—不迁怒,不贰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篇主要是讲了孔子对于达到仁的境界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主要是从个人修养和学问jng进两个方面来讲的。上面这三句是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的评价。
孔子说,冉雍具有南面之才,南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可以坐南朝北,坐南朝北是帝王的坐法。说明冉雍是具有帝王之才的人,是可以君临天下的大才。
我们看孔子对自己学生的评价可以知道,他对自己学生的了解程度是很深的,他说子路可以做三军的统帅,子贡是具有政治经济的管理人才,学问最好的是颜回,具有帝王之才的是冉雍,评价特点突出,极具到位。
下面是一个对话,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很简单,仲弓就是冉雍,是他的名字,子桑伯子在史书上记载不详,但是在《庄子》里也提到过他,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物。
我们看孔子说这个人很简单,这个时候冉雍说的是什么呢?他说,待人处事如果是怀着敬重的心理,事情自然就可以简化了,这样一来处理老百姓的事情,处理社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啊!如果是内心想着简单处理而去简化,没有敬重的心理,这样就太简单了吧。这句话和我们现在讲的简约而不简单有相近之处。就是说内心要很重视,把工作做到位了,制定程序起来就简单了,不要因为准备不足,在执行的过程中老是出现旁支错叶,然后再去修补,这样就弄的很复杂了。可见冉雍对简的理解是很到位的,孔子听到冉雍的话后马上就说你说的很对,意思就是说我刚才讲错了。
这个对话可以看出来孔子一方面对于冉雍认识的准确xng,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教学的mn zhz yujng神。
冉雍不愧是南面之才,这个关于简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活动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的社会复杂多变,处在社会中的组织事务也是繁杂不堪,那么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来说,你的领导之才怎么去发挥呢?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那会把你累死,大而化之,简单粗暴会把所有组织成员带到沟里去的。我们的领导人就要学习冉雍的这个论述,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只有这样才能把组织带领好。
简约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思想主题要摆正,一个事情的处理,首先的问题就是你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和看法要准确,看法准确了作为领导人来说要做的就是把事情的范围勾勒出来,事情应该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中间每一步的原则和底线应该是什么,就像一个运动比赛的裁判一样,场地的边界首先要勾勒出来,犯规的标准及处理要决定出来,然后作为领导,你要做的就是站在比赛之外,监督比赛的进行就可以了。我们目前的很多领导人扮演的角s既是裁判又是队员,所以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别人也被干扰的一塌糊涂。所以说这个简约而不简单是领导的一个大道理。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的啊!
下面颜回出场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呢?孔子说,只有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但是不幸短命已经死了,我再也看不出谁最好学了。
这个不迁怒就是不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是人xng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问题。做到不迁怒的人几乎没有,不贰过就是说不再犯同一个错误,这个就更难了,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xng难移”。可见这个不贰过有多难。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克服这两个问题,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尽量减少到一个合适的地步,那就很厉害了。这是大学问的根本啊!
这个章节很重要,因为里面对于领导人的两个问题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看来确实有很大的用处。作为一个领导首先的自我修养就是要做到不迁怒和不贰过,处事的方法就是简约而不简单,基础工作做扎实了,那么程序则可以简化执行。
二、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这两句很有意思,大概是孔子在当官的时候的事情,说是公西华到齐国去公干,冉有向孔子请求给公西华的母亲一些粮食,孔子说给他一釜(六斗四升)吧,冉有请求再加一些,孔子说给他一庾(十六斗)吧,冉有给了五秉(八十斛即八百斗)。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去,骑着膘肥的大马,穿着轻暖的皮裘,我听说君子只周济贫困急需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我们把下面这句也看完再讨论,说是原思为孔子的管家,孔子给他的薪酬是九百的粮食,原思不要,孔子说,收下吧,把多余的送给你乡里的穷人吧。
这两个故事很有意思,一个要却不给,一个给却不要。我们这里可以看出来孔子对于处世的态度,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就没有必要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孔子的教育方法,随时随地,遇事说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的出来孔子作为老师的以身作则的风格。
三、英雄不问出处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y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r月至焉而已矣。”
这两句孔子又回到冉雍和颜回身上了。孔子对这两个学生是很喜欢的,一个仁德高尚,一个学问第一。“择天下英才而教之。”也是一个当老师的人生的一大乐事。
孔子对冉雍说,犁牛就是耕地的牛,古代毛s杂乱的牛是不能做祭祀用途的,就成为耕牛了。孔子的意思是说耕地的杂s牛生下了一个毛s纯正,头角峥嵘的俊美牛犊,即使不想用它来做祭祀用,但是山川神灵会舍弃他吗?
我们知道孔子说冉雍具有帝王之才,但是有一个问题,冉雍的出身很卑微,而且他的父亲的名声好像还有些问题,大概是这个原因,冉雍心理有一些自卑,大概生活也有些不如意,看起来可能也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所以孔子就劝道他。不要介意自己的出身和环境,只要你自己仁德高尚,学问深厚,别人不想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再说到颜回,孔子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保持三个月而不去违背,其他人只能偶尔的有仁的境界罢了。
这个可是不简单的事情,我们知道,就说这个不迁怒的事情,一般人能够在一天的时候做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三个月呢?如果说一个人能够在三个月长的时间保持内心安定,情绪平和,这是多么难的事情啊!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不止一次的谈到颜回,可见颜回的修养有多高,学问有多扎实了。
这两句话一个是对学生的鼓励,一个是对学生的表扬。其中主要是第一段。
我们知道,社会的问题来自于人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的人都有自卑的心理,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自己的身处坏境,总是有一些和这个社会的主流不适应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在处事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些问题没有处理好,这样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于这一点,孔子是怎么看的呢?孔子所处的时代对于出身的要求是很高的,作为孔子来说,他并没有认同这一点,所以他对冉雍说的是,只要你自己达到境界了,即使没有机会或者不被别人重用,这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直是这样,连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所以说我们这个社会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英雄不问出处”的,只要仁德好,学问高,我们作为领导的人一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四、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这两段实际上是讲了一个当时社会的事情,我们知道在《八佾》的前面几句话就是说这个季家的问题的,所以我们知道季康子是个有野心的鲁国权臣,把这个对话的背景搞清楚了,我们就能够理解这个对话了。
这个话的意思是说,季康子想让孔子的学生做官,也就是说要把孔子的学生推出来从政,成为他队伍里的人,以方便他起事。所以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正话反说,间接地拒绝了季康子的要求。
后来季康子又绕过孔子直接找子骞出来做官,结果也被子骞拒绝了。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去了解一下这个对话的话,就可以对“於从政乎何有?”的意思能够做这样的解释,那就是怎么能从政呢?而不是现在我们普遍说的让他从政又有什么难的呢?
我们把原文大概解释一下,季康子说,子路可以出来从政吗?孔子说,子路xng情果敢,但是下决定太快,是不适合从政的。那么子贡呢?孔子说子贡这个人太过于通达,从政也是不妥当的,最后季康子又问,冉求,孔子说,冉求是文化人,喜欢艺术类的东西,让他从政恐怕也不合适吧。
就是说季康子问了孔子三个学生的从政问题,都被孔子给拒绝了,于是季康子又直接找到子骞,子骞是二十四孝里挂了名的孝子,季康子请子骞去费这个地方当行政首长,子骞对来的人说,赶紧替我辞了吧,如果再有人来找我做这件事,我已经到齐国的汶水了。
这说明鲁国上下的知识分子对季家是有看法的,季家当时是权倾朝野,飞扬跋扈,所以大家都看不惯,也不肯为他们做事情罢了。
我们说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事情或者机会的时候,作为君子,作为大丈夫,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就是孔子说的看这件事情是不是正义的,不是就不去做。也就是说,做人是要有原则的。
五、学而不问,纸上谈兵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段也可以说是上下的一个过渡,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注意后面这个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
我们看意思,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大概得了很重要的病,也有可能是传染病,所以孔子从窗户伸进手去握住伯牛的手说,不行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呢?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呢?
再看孔子对颜回的赞叹,说颜回真是贤良啊!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的贫困忧患,但是颜回依然不改变他心境的快乐,颜回真是贤良啊!
这两句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孔子对人生的感叹,你看伯牛,多好的人啊!竟然的了不治之症,你看颜回有多好的学问啊!但是却早早死了。这是孔子在感叹生命的无常。所以我们看到孔子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研究的是《易经》,这个也可能是一个引子吧。
这两句话以后,出现了两个对话,冉求说,不是我们不喜欢,不尽心学习你的学说,只是我们能力达不到啊。孔子说,能力达不到的是半途而废的,可是你还没有开始学呢?你还没有开始学就把自己划到一个界限里去了,怎么能学好呢?
孔子又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而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者。
这个第一句是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事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划了一个失败的结局。这样的话你还能往成功的路上进步吗?所以孔子说成功不成功是能力的问题,但是立志做成功,努力去做,有这个开始才是很重要的,开始就想着不成功,那还能开始的了吗?
第二句是关于儒者的区别,也就是说什么叫君子儒,什么叫小人儒?
南怀瑾大师从字面的意思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儒就是社会需要的人,你看儒字就是一个人加一个需,这个解释非常好。那么君子式的儒者就应该是学识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学识,并且能够把学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产生好的效果。那么反过来,只有学识,但是不会应用,或者说一应用就出问题的,就是小人儒,也就是我们说的纸上谈兵,这种人虽然讲起学识来头头是道,但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了。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学问是为社会服务的,也就是说孔子的学问是出世的,是关于以人为本的学问。
六、刚而直和曲而全的运用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後也,马不进也。』”
这两句话一个是说明了领导干部是怎么样来认识人才的,另一个是一个人在组织中处事的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