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的民族简笔画),接着再看更方便。
邹平县与周村相邻,趁着天气还好,方华吃完了前两天要来的干粮,休息够后,在路上不禁加快了脚程,终于在第二天的正午时分赶到了这个闻名四方的“天下第一村”。
周村城里有条商业街,叫跑马道街,街上店铺林立,一个小叫花子沿着墙根儿走着,他抱着肩,脚步很快,东张西望。
他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脸有些脏,不过两只眼睛透着机灵。他上身穿着破棉袄,肩和袖口外露,腰系草绳,下身烂单裤,上面已经有着几个孔,不时地灌进些冷风。
没错,这就是刚刚进入周村城的方华正在游览着这座有名的“旱码头”。
街上人来人往,倒是显露出不少周村的繁华,道路两旁店铺鳞次栉比,青砖大瓦组成两条灰线直直地向远处延伸,道路两旁还有不少小商小贩摆着摊,有的在不停地招手吆喝,有的在与看货的人上下比划,滔滔不绝的讲着,还有的正为了价钱与客人争得面红耳赤,总之是一副繁荣景象。
方华在街上转悠了一个多时辰,转到了织染街,也许是受前世看过的《大染坊》影响,因此将事业的起步定位于周村的染布行业,于是在周村的纺织街寻找着“通和染坊”的踪影,然而在将织染街来来回回转了三遍之后,方华很郁闷的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通和染坊”,仔细一想也是,电视剧虽然是按照现实改编的,但不可避免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既然,没有“通和染坊”,那就找一家发展潜力大、掌柜的好些的染坊吧。
方华找到几个在城墙根上晒太阳的大爷仔细的询问了周村城现在十八家染坊的情况,再加上路上的口粮也都吃完了,终于向着选中的“刘家染坊”走去。
一个店铺的门头上,匾额隶书“周村刘家染坊”,黑底红字,字迹斑驳。
方华站在店铺门前,冲着院里打量着,院里的西北角上有着三口大缸,其中两口是满的,盛着黑灰色的染料,而剩下的一口则是空的,似乎是用来备用的。而三四个精壮的小伙子在不停地走来走去,有个手里抱着一匹白布,有两个正在往院里晾布的杆子上挂刚染出来的布,还有个大师傅模样的正站在院中间一手拿着烟袋,一手指挥着三人干活。
突然,从院里窜出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打断了方华,小男孩疑惑的望着方华问道:“你是谁呀,在我家门口干嘛呢?”
“你是掌柜的儿子吧,我想在你们这里做工。你问问掌柜的收不收?”
“爹,爹,有人要上我们家做工。”小孩听完后立马冲着院里大声的喊着。
过了不长时间,刘掌柜的、刘太太以及刚才的大师傅一起走出了院门,打量着一身叫花子服饰的方华。
“你想在我这里做工?”刘掌柜的率先开口。
方华立马回道:“是,掌柜的,收下我吧,我什么活都能干。”
“就你这身板,能干什么重活啊?”
“掌柜的,我能干,我不要工钱,您给口饭吃,给个地方住就行了,我保证把活给您干好了。”方华赶紧保证道。
“他爹,今年买卖好,就多供一个人的饭,就先收下吧。”刘太太也开口了。
刘掌柜的望向旁边的中年大师傅,大师傅眨了几下眼,开口道:“这小子看着挺精神的,能给我帮个手。”
刘掌柜见大师傅也同意了,就对方华说:“行了,收拾收拾,进来吧,记住了,我这不养不干活的人,想偷奸耍滑,趁早给我滚蛋。”
“掌柜的放心,我绝对好好干活,不会让您生气的。”方华由此开始了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份工作。
清晨,天蒙蒙亮,方华便同另外两个伙计开始拿着扫帚打扫着卫生,而剩下的一个小伙计则打水、烧水,伺候着掌柜的一家和大师傅穿衣、洗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