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超长的楔子:弘治皇帝的眼泪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正德王朝皇帝去世),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历史如同潮水般退去的时候,总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些痕迹,孤单而突兀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让人惊诧莫名。

如果我们的视角能被拉得更高一些,比如说站在泰山之巅,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弘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491年的大明,处于什么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年的农历六月,大明的首都,也就是位于燕山脚下的京师,一场大地震毫无征兆地凶猛袭来,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整个大明,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但灾难并没有放过这些可怜的人儿,农历八月,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大明最富庶的江南,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杭一带,先是洪水肆虐,紧接着,南京又迎来了另一场地震。

天上人间,横尸遍野,黄白色的纸钱,飞扬于大江南北。

如果你认为1491年的灾难只有这些,那你就完全错了,到了农历冬十月,黄河很自然地决堤了,洪水在河南的大地上四处飞奔,卷走无数的生命。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明,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他叫朱祐樘,后人把他称作“中兴之令主”,历史学家们把他称作明孝宗,小说家们通常用他的年号来称呼:弘治皇帝。

其实他的准确职称非常拗口,让人一口气完全读不下去: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是不是够长?

弘治皇帝是个非常好的皇帝,人品、学识都是上上之选,夫妻之间更是情深意重,同时,他还有一颗不断上进的皇帝之心。

他的前任,也就是他的父亲明宪宗,是个集倒霉蛋、软弱蛋和痴情蛋于一体的皇帝。朱祐樘虽然继承了他父亲的痴情,但却摒弃了宪宗的软弱。

没有干政的贵妃,没有乱七八糟的步步惊心,为了大明朝的盛世,朱祐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他甚至比史上最倒霉的明朝皇帝崇祯更加勤劳,用仅次于开国皇帝朱重八的勤劳态度,去当一个好皇帝。

天没亮,他就起床开了早朝,然后不停地批阅各种奏章。

到了中午,他还要开午朝。

每天,他都会听大臣们开日讲,也就是如同百家讲坛一样的报告会。

但有好皇帝的态度并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于是他还把很多权力放给了内阁,甚至不惜在文官集团面前委屈求全,以期达到双赢。

历史证明,他的这种策略成功了,不同于累死累活最后上吊的崇祯帝,同样累死累活的朱祐樘赢来了“弘治中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朱祐樘创造“弘治中兴”的帮手也有三个。

第一个是河南人刘健,弘治四年的时候,他刚刚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四长老之一。

第二个是湖南人李东阳,不过弘治四年的时候,他还没有进内阁,因为修《宪宗实录》的功劳,他由左庶子兼侍讲学士,升官当上了太常少卿。

第三个是浙江人谢迁,他和李东阳一样,都是弘治八年入的内阁,在本文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少詹事兼侍讲学士,也就是皇宫里面的讲师。

这三个人都是明朝文官集团里面最杰出的人才,尤其是李东阳,他的科举成绩不像谢迁的状元那般耀眼,也不像刘健那样不出彩,但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他无疑是这三者中最杰出的,或者可以说是最擅长当政的。…。

之所以把李东阳提出来说,是因为刘健和谢迁都在正德元年被清理出了内阁,美其名曰“致仕”。

而把他们清出场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站在前台当打手的刘瑾,另一个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以“一路玩到挂”著称于史学界的朱厚照,在多灾多难的弘治四年呱呱落地了。

后世人研究史书,总是想找出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种种线索,比如那句有名的“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十四岁的朱厚照为什么一登基就解决掉了刘健和谢迁,而独独留下了李东阳?

文人们都说是以刘瑾为首的八虎陷害忠良,但细细一分析,这种说法却不堪一击。

刘健脾气不好,是个急性子,但他最大的优点却是有着超强的判断力,基本上被他盯中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能牢牢捏在手心中。

而谢迁呢?状元出身,非常擅长吹牛,又长期担任皇家讲师,口才功夫那叫一个了得。

在少年朱厚照心中,一个爱吹,一个急性子,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反正大明的文官集团人才辈出,不要这两个也罢。

于是他选中了腹黑的李东阳,腹黑的人,除了有精密的大脑外,还有行事的手腕。

不过一腹黑了,自然就惜身,李东阳不像刘健那么倔强,也没有谢迁那么水,他懂得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装孙子。

深谙妥协之道,这就是少年气盛的朱厚照把他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朱厚照同学,的确不是什么好皇帝,把好好的三人团拆得乱七八糟。

要知道,刘李谢这个黄金组合,在大明朝的历史中,仅仅次于三杨组合。

回过头再想,如果朱厚照有他老爹一半的政治领悟力和执行力,也许就不会有本书的存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不死武尊 最强重装 田园娇宠,娘子万万岁 神医狂妃:王爷有种来战! 一炮定江山 王爷别急:娇妃已上桌 回到大汉盛华夏 名臣养成系统 三国刘璋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