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国袁绍之子是谁),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备自带兵西行,在极为难走的山路中艰难跋涉多日,终于是到达了夷陵,然后已经是在附近密林里潜伏三天了。
这三天里,有探子来报,说夷陵城里,派出船队去支援江陵去了,刘备闻言大喜,连忙就要出兵攻打夷陵,却被庞统劝住。
庞统开口道:“夷陵确实派出援军不假,但其是否通知周围其他城池,就很难说了。”
“要是主公此时大城,又遇到其他援军经过,反过来包抄主公,那奇袭江陵,必然功败垂成。”
“若对方后续还有援军,那最好将其放过去,以攻城为最优先选择。”
“即使没有援军,如今夷陵城里面守军也还处于异常警觉的状态,并不好图之。”
“所以统建议静观其变,确定没有后续援军后,趁城内守军麻痹大意,方好奇袭城池,将其一举攻下。”
刘备听了,沉思片刻,说道:“军师言之有理,但这样一来,将领那边的二弟和晋王,岂不是要面对多支援军?”
“其要是攻打江陵,怕是也会遭遇军师说的窘境,那我们岂不是害了他们?”
庞统轻摇羽扇,“统以为,他们应该能预见这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诱敌佯攻,自然以能吸引到尽可能多的敌军为要务,而且夷陵来援,本来就是先前料算之中,一支也是援军,十支也是援军,那边不会想不到的。”
“这场战局最关键的节点,还是在于夷陵,只要拿下夷陵,就能盘活整个局面,不然一切休提。”
刘备出声道:“话虽如此,但总要知会其一声,去派人给伯言送封信好了。”
庞统当即应了,一天之后,信件便送到陆逊手里。
当初陆逊带领的的船队,借着突击文聘船阵的当口,顺势冲过了防线,然后一路奔逃,文聘自然是不会放陆逊走,当即领军追赶。
两方经过数次交战之后,陆逊佯装不敌,从江水南岸弃船登岸,纷纷逃散入密林,文聘掩杀到岸上,发现陆逊带兵往东面逃回,这才放下心来,掉头回去支援江陵。
陆逊却是从林中兜了个圈子,追随先行的刘备军,同样赶往夷陵方向。
如今他在离着刘备几十里的山里扎营,两边互为犄角,只等机会以来,便即突袭夷陵,此时收到刘备发来的信,陆逊看了几句,便知道是庞统计策。
其实陆逊心里,是不太认同庞统的想法的,陆逊这些年打仗都是兵贵神速,现在明明潜伏到城池旁边了,就应该以迅雷眼耳之势攻破城池,不然夜长梦多,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做派出探子搜查这类的事情,如果因此暴露的话,那潜伏岂不是毫无意义?
而且陆逊不赞同此计策的原因,还有一点,便是这种做法,等于是将整个战场上的成败,都放在了赌夷陵的得失上,但若是夷陵打不下来,后续还有什么备用之策吗?
陆逊想到这里,便马上写了封回信,说了自己想法,同时建议尽快打城,万一打不下,也可以拖住后续援军,等夷陵乱成一团糟,江陵那边必然守不住,从江陵平推到夷陵,一样是可以成功的。
次日庞统收到信后,看过便明白这边是两人作战方式的根本性分歧,便对刘备说道:“陆军师虽然年少成名,但还是有些沉不住气啊。”
“此法可行,但是其很容易演变成和敌人的大规模交战,主公要如何做?”
刘备思索良久了,便毅然道:“虽然伯言与我有亲,但他有句话我很赞同。”
“等待的时候,变数太多了。”
“所以我决定三日内渡江,趁夜突袭夷陵!”
“若对方有援军,就将其挡在岸上,让其不得增援!”
既然刘备有了主意,庞统便即听令,他当即令兵士抬出提前做好的简陋飞舟,准备时间一到,便趁黑夜渡江,直到夷陵城下。
而陆逊听说后,也是命令兵士伐木造船,因为夷陵在江水北岸,没有船是无法攻击到夷陵的。
这同时也是为什么刘备陆逊为什么都选择从南岸潜伏的原因,可以最大程度的麻痹夷陵守军。
然而就像陆逊猜测的那样,意外还是发生了,夷陵守军派出了一队斥候探查周围敌情,而好巧不巧就和刘备军遭遇了。
刘备军自然不能放走他们,一番围追堵截之后,将斥候全部歼灭。
但探斥候未能按时返回,本身就说明遭遇了敌人,刘备只能提早发动,于当天晚上渡江攻击夷陵。
这把守卫夷陵的霍峻吓得不轻,他以为敌人已经占领了东面的江陵和麦城,顺流而上过来了,于是赶紧调集兵士驻守城头。
两边当即在城头展开了激烈的攻防,刘备因为发动仓促,导致陆逊还没有来得及渡江,刘备军等于是在单独攻城,兵士们伤亡数目很快开始明显增加。
此时陆逊方才收到信不久,他赶紧召集兵士渡江,同时心里暗叹,刘备军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时机不好,攻城器械还没有准备好就仓促打城,一样是把握不大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