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宋时明月唐时风),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祯继位的次年,大宋改年号为天圣。
天圣元年,正旦过后不久便迎来了元宵节。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道家谓之“上元”。是夜有燃灯之习,姑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上元节这天,汴梁大街小巷皆有灯展。上元灯展本为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本朝至太祖年间,因朝廷无事、国家安定、年谷丰登,因令开封府续放十七、十八两天灯。
正月十五这日,天还未擦黑,御街周围已挤满游人,百姓早早地用罢晚饭,全家老少携手去御街观灯,那懒得走远的,就在自家附近的坊巷口观灯,也能见那千灯万火之景。
东华门外的樊楼,在御街北端,是汴梁最大的酒楼,为京城七十二家酒楼之首。樊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其中一座中心楼和四面各一座三层的楼相向而立,楼的各层之间都有飞桥相连通。
樊楼因靠近灯市,楼内所有座位在十日前皆被订满,京城内但凡有点头脸的官员、贵人、富户,因不愿与百姓在街市挤挤挨挨,便早早订好了樊楼用餐,顺便观灯。
樊楼有百步走廊,周围两廊又皆有小阁子,厅堂过道与阁子雅间,都挂着珠帘绣额,元宵夜的樊楼,屋檐上每个瓦垄中都点亮起一盏彩灯,烛光摇曳间越发衬得这夜色飘渺朦胧,远远望去有如人间仙境。
此时樊楼三楼阁子雅间,其中一间颇为豪华,里面坐着一对中年夫妇和几个青年男子并两位十几岁的少年男女,看上去仿若一家人,而门口立着几个侍卫。
因这樊楼往来皆多达官贵胄,出行之时无不带着三五侍卫,所以看到这带侍卫的也并不稀奇,谁又知里面坐着谁人。
雅间内的茶博士奉完茶默默退了出去,十几岁的少年凭窗远眺,京城夜景尽收眼底,耳听外面廊上隐隐传来的风流歌舞,诗声笑语,仿若在梦中一般。
那十来岁的少年看了一会,兴奋地转过头,朝那中年夫妇笑说,“八王叔、王婶,多亏你们肯陪我来这里,不然大娘娘必定不同意我出来,这京内又美景怎可得见?”
被唤做八王叔和王婶的不正是那八王元俨夫妇?
“官家,此事以后万万不可再为了,想官家身份何等尊贵,这随意私行,万一出了意外,臣万死莫辞啊。”八王爷恭恭敬敬地回道。
“爹爹,祯哥哥平时在宫内被拘的紧了,难得出来轻松轻松,咱们就莫要再扫兴了。”那十岁左右的少女却是赵娴,而那十几岁少年自然便是官家赵祯了。
想那少年心性,平时几乎不出宫门的赵祯,恰逢元宵,苦苦央求太后并得八王亲口答应陪同,方得出宫,此刻自然是享受这难得的机会。
“八王叔说的极是。”赵祯忙满口应下了,想他虽然年少,却也是极懂进退之人,知道此事可一不可再。
这樊楼不远处便是灯市,楼下又有夜市,此时正是热闹之时。
看了没多会,赵祯又有点坐不住了,“八王叔,我想去灯市看看,想我也是一朝之主,却从未和普通百姓亲近同乐,愧也。”
看着这少年一脸的坚决,八王爷知今日不让他去看,必不罢休。只好安排下去,“允熙、允良,你等四兄弟带几个得力侍卫随同官家一起去灯市,切切跟紧官家,莫要出意外,否则也不必回来见我了。”
允熙等四人却是八王爷的四个嫡子,他们躬身应下后,带着几个功夫高强的侍卫,便随同兴致冲冲的赵祯和赵娴,从樊楼后面一处僻静的小门出去,一起朝不远处的灯市走去。
东华门外的灯市,里面彩灯品种繁多,看的人眼花缭乱,灯球、灯槊、绢灯笼、日月灯、诗牌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心灵手巧的制灯人,还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等巧妙运用,把灯制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形状……”
赵祯和赵娴各自开心地提着刚买的灯慢慢往回走,此时天已全黑,街上人头攒动,川流不息。人人皆提着灯边走边看,街两旁挂满了彩灯,上面写着灯谜;上空还悬着许多彩索,还有悬灯于上的“过街灯”、数十丈的“灯竿”,另有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如飞仙。
赵祯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些彩灯,越走越慢,身后几人紧紧跟着,在赵祯周围自动形成一圈,护着他随着人群慢慢前走。
其中一个巷口还在表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精彩之处,引得围观的人阵阵叫好。
“砰”的一声,御街上空传来了烟花的声音,接着各式各样的烟花在天上璀璨绽放,灿烂至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