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曾活在地狱直到遇见你),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代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叫作殿试。
但其实能参加殿试的的学子们基本上都不会名落孙山。
殿试更像是一个简单的礼仪性的考试,在皇帝的大殿里将会决定新录取的贡士们的最终排名,新排名出榜后,这些人就正式成为了当朝的新进士。
黄子澄,江西分宜人士,少年好读书,曾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勤斋”,意思是提醒自己要勤奋读书。
他也不负亲友的期盼,算得上是对得起“勤斋”这个书房名字,在科举一途上过关斩将,一路向上考,考中了洪武十六年的会元,相当于如今国考第一名。
能在会试取得第一的人,自然也能在殿试时拿得好名次,黄子澄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当年的探花郎,也就是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也许你会觉得第一的状元和第二的榜眼要更好一些,但其实第三的探花郎也不错。
因为探花郎比状元榜眼要多一个硬性要求,就是人要长得帅,你能考上探花郎,那就相当于国家承认你这个人既有才华,人又靓仔(长得漂亮)。
状元:我全国第一。
探花:我长得帅。
榜眼:我更有才华。
探花:我长得帅。
状元、榜眼:长得帅了不起啊?
探花:国家公认我长得帅!
虽然黄子澄不可能颜值逆天,但证明了他至少长得不磕碜。
有传言说他原本是状元郎,但因为答不上出生年月被朱元璋给降为了探花郎,但事实上,也有可能是黄子澄这家伙聪明过了头,因为他生在元末,非洪武年号期间,说出来不好听,所以故意装傻。
............
............
黄子澄这种人才,朱元璋自然是把他丢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儿子身边。
他领了个翰林院修撰的职务,便被朱元璋放到了东宫去给太子作伴读。
应天府,南京,太子东宫。
黄子澄结束一天的公务,刚刚走出东宫,便记起来自己还有东西落在朱标那儿,便急匆匆地走了回去。
黄子澄走进一处殿宇,朱标正欲离开,两人撞了个满怀。
黄子澄赶忙弯腰歉意地说道:“殿下恕罪。”,他也没想到会撞到朱标。
朱标温和地笑了笑,说道:“无碍,子澄可是有东西落下?”,这点小事,朱标当然不会怪罪自己的心腹大臣。
黄子澄说道:“却是如此。”
朱标便让黄子澄自己进去拿,说道:“子澄你自便吧,本宫还有些事要处理。”
黄子澄连忙称是。
朱标走后,黄子澄进去拿上了自己的东西,正欲离开,但左右看了看,四下好像都没有什么人,在仔细看了看确定 没人后,他决定偷偷看看朱标案桌上的一些文书。
在一番翻看之后,黄子澄总算是找到了自己要的东西。
没错,就是之前朱棣上给朱元璋的那封题本。
黄子澄对里面的内容越看越心惊,怪不得最近殿下老是冒出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看来就是这个题本上给的启发。
这里面的政策简直就是对他们这些士大夫阶层的釜底抽薪,光是题本上的摊丁入亩就够现在的士大夫们喝上一壶的了。
黄子澄不敢耽搁,做贼似得急急忙忙把这题本上的内容潦草地抄了一遍,将其放回原处,然后拿上东西离开。
走到殿门口,便又和朱标撞了个满怀。
朱标关切地问道:“没撞疼子澄吧?”
黄子澄连忙说道:“没有,没有。”
“子澄东西都拿好了吗?”,朱标又问到。
黄子澄做贼心虚地点点头,说道:“都拿好了,劳烦殿下关心。”
朱标笑道:“那子澄回去的路上小心些,我看你有些心不在焉。”
黄子澄连忙弓腰说道:“多谢殿下关心。”
然后二人又聊了几句,黄子澄便离开了。
三日后。
秦淮河畔的一家酒楼内。
江南大部分士绅齐聚一堂,今天能到这儿来的都是无一不是家中亲人都是里有头有脸人物之人,最差的家中也有人担任一方县令。
他们这些人平常以文会聚之,多宴饮,少谈国事,貌似是与世无争,只一心探讨诗词歌赋,实际上大家暗地里互相认识熟悉,家里面若是“有事”,也能互帮互助。
黄子澄的小厮确认周围没有人偷听之后,给了黄子澄一个肯定的眼神。
于是黄子澄打断众人的吃喝,说道:“诸位,我这儿有一文,还请诸君看完后,现场烧毁。”
诸士绅还以为黄子澄又有了什么佳作。
便有一士绅开口说道:“黄大人的佳作,我等可是迫不及待了啊。”
另一名士绅也是附和道:“是啊,是啊,我等今日有幸,竟然能欣赏黄大人的佳作。”
其他士绅也是纷纷恭维。
黄子澄让小厮把东西分给大家。
半炷香后,一名士绅站起来怒气冲冲地把手上的文章拍在桌子上,说道:“这是要断了你我的根基啊。”
另一个名士绅也是不爽地说道:“若是这些政策施行,天下还要我等士绅何用。”
于是众人纷纷问起这篇文章是谁所作。
黄子澄便与众人解释了一番。
士绅们个个面色难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