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我家侧妃是专宠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接着再看更方便。
“甚至我听说太后有意从寒山寺回来,就让陛下赐婚给兰惜和询王殿下。可陛下却不惜忤逆先帝和太后,趁着太后去寒山寺不在宫中的时候给温家和询王殿下赐婚,想在太后回来之前把这件事情定下来。等太后回来之后,这件事已经成了板上钉钉无法改变了。就算太后执意想要兰惜成为询王妃,那也是不能够了。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难道都没有想过吗?”徐夫人略显心烦的看着温芸萱,不明白自己怎么生了如此蠢笨的一个女儿。
“女儿……女儿……”温芸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今徐夫人一问直接就愣住了。
且刚刚被徐夫人打了一耳光,这会还没有缓过神来,温芸萱此时此刻显得更加呆愣了。
“还不是因为你是丞相的女儿,因着你爹是丞相,是陛下所需要仰仗的人。陛下为了巩固地位,这才下旨将你当今丞相唯一的嫡女,嫁给他的亲弟弟询王。让你成为询王的王妃,只是因为你爹是温江,是整个长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而不是因为你温芸萱,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有多好,有多么知书达理,有多么温婉娴淑,多么温良敦厚,多么品貌端庄。甚至,圣旨上写的你一样都没有,陛下也没有多么喜欢你。往重了说,如果你爹没有那么受陛下重视,如今这询王妃的位置就不会再是你的,毕竟就连陛下都喜欢兰惜高过喜欢你。可这询王妃的位置,到底还是落在了你的头上,为什么?因为你爹,因为陛下需要你爹,他还在仰仗你爹,你是你爹唯一的嫡女,所以这个位置才能落在你身上。因着有你爹,兰惜与你那才是天差地别,陛下绝对不会为了兰惜和兰尚书而得罪咱们家。所以,无论陛下单独留了谁,这询王妃的位置都会落到咱们家,这询王妃只能出自咱们丞相府。如今,你明白了吗?”徐夫人见温芸萱呆愣,恨不得一耳光把温芸萱打死。
最终,徐夫人还是忍住自己的脾气,十分耐心的跟温芸萱讲着这其中的缘由。
不是因为温芸萱这个人,而是因为温芸萱的爹爹。所以才会有皇帝赐婚这个殊荣,因为温芸萱是温江唯一的嫡女,这才能赐婚给询王沈阳熙。
这么简单的道理,徐夫人一直以为纵使自己的女儿再蠢笨也该明白。没想到,温芸萱竟然蠢成这个模样。徐夫人实在是担心,以后温芸萱嫁到询王府该怎么办。以后,询王府绝对不会只有温芸萱这么一个人,万一温芸萱斗不过旁人,被人算计了王妃之位,那她这一辈子可都算是完了。
徐夫人这辈子也就温芸萱这么一个女儿了,虽然温芸萱过于蠢笨可到底也是徐夫人身上掉下来的肉,徐夫人又怎么忍心未来看着温芸萱老死在询王府里呢?如今,徐夫人是竭尽所能的教导温芸萱,教导她如何在王府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活下去。
“因为爹爹是丞相,陛下需要仰仗爹爹,可仅是如此陛下觉得没有保障。因此,就想让我嫁给询王殿下,以此联姻想让爹爹对陛下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可是,若是如此的话,陛下何不一道圣旨宣我入宫。成为陛下的妃子,要比成为陛下的弟媳更让陛下安心吧?届时,陛下也能赐婚给兰惜和询王殿下,询王也不会如今如此吵闹,陛下也不用独留兰丘一个人在勤政殿谈话那么久。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怎么如今还弄成这个局面?”温芸萱被徐夫人这么一说,大概也就明白了。
只是她还是不懂,既有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为什么她能想到陛下想不到呢?弄成如今这个局面,闹得询王如此不满,温芸萱如此担惊受怕。
“你以为你能想到的事情,陛下想不到吗?可咱们家,原也不比太傅家差劲,甚至在你爹的官职上还是要高出太傅一头。凭什么,要让咱们家的姑娘入宫为妾,在太傅家姑娘的手底下讨生活?嫁谁不是正妻的身份,为什么要巴望着那个妾室呢?纵使皇贵妃位同副后,那也是一个妾。更何况,皇后未薨也没有办错事被夺权,陛下也不可能封皇贵妃。你进宫,最多也只是贵妃。如此不划算的事情,咱们家也不是傻子。陛下想要给一个贵妃的身份搪塞咱们,你爹和我自然是不乐意。且你爹心里也清楚,你没有那个脑子能够打败萧皇后坐到皇后的位置上,陛下也绝对不会让咱们家的姑娘坐到皇后的位置上。索性,就干脆放弃陛下这个人选,从询王和谦王之中选一个出来。询王和谦王两个人,一个是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一个是对于皇位虎视眈眈和陛下同父异母的兄弟。对比之下,若你是陛下,你会选择谁来娶重臣的女儿?”徐夫人此刻的心情,已经渐渐地平复下来了。
见温芸萱还有疑问,便十分仔细的告诉温芸萱。让温芸萱以陛下的角度思考问题,温江已经明确表明自己的女儿不会进宫。那自然,就只剩下询王和谦王两个人选,一个对陛下忠心耿耿,为陛下鞍前马后。另一个对陛下阳奉阴违,时刻想着算计陛下的皇位。若温芸萱是陛下,对于这两个人她能选择哪一个?
“女儿明白了,若我是陛下,我自然是会选择那个对我忠心的人。另一个对我虎视眈眈,时刻想着算计我,若是再嫁一个重臣之女给他,岂不是让他如虎添翼。日后,若再想拿捏着他,岂不是难上加难。这样的事情,若是落在我身上,我也是不愿意办的。”温芸萱点点头,对于徐夫人的解释表示明白了,如今就明白为什么偏偏赐婚给她和沈阳熙了。
不是她心悦沈阳熙的事情被温江知道,也不是皇帝看重她,想让她成为询王妃。而是温江和皇帝的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