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句老话“儿大不由爷”,可许多家长会发现,“儿还没长大,就知道跟老爹干上了”。.Pinenba.有的孩子两岁多一点儿,就知道跟爸妈顶嘴或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而且越在人多的场合,越不听话,很不给爸妈面子。这让家长很为难,打不能打,骂又不听,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案 例
蓓蓓两岁零八个月就开始跟妈妈较上劲了。不管妈妈说什么,她都会跟妈妈对着干。妈妈喊她吃饭:“宝宝来,咱们该吃饭了。”她就说:“不吃饭,不吃饭。”妈妈让她睡觉:“宝宝,来妈妈这儿,咱们一起躺下睡觉。”她就会边跑边喊:“不睡,不睡,我不睡。”
蓓蓓出生后,一直是外婆帮忙带着。外婆很疼她,可她却一点不领情,而且态度恶劣,不让外婆睡床,也不让外婆坐沙发。于是外婆问她,让外婆坐哪儿。她就让外婆坐电视上,或者窗户上!尽管外婆不计较,可妈妈听了却很生气,却又不知该拿这个“小坏蛋”怎么办。
蓓蓓的表现,正是许多2—4岁儿童的反应。许多家长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家长顶嘴、说反话、发脾气。在3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家长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并且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所以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反抗期,却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长教育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家长应该做到:
1� 理解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家长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的家长对他们的行动就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不要总用命令的口吻命令孩子“要这样”或“不许那样”,最好换个商量的语气跟孩子交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又能让孩子容易听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当符合孩子的实际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如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当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家长就应当征求孩子意见,给孩子留思考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这样会养成孩子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至于什么时候要求、管教孩子,应该以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为原则。
3�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家长过度地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顶牛现象。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家长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4� 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上号时再去帮他;他要洗衣服,就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他想扫地,就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家长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让他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和家长说反话的习惯了。
5� 不要过度压制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对待孩子,他们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合地训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家长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
6� 绝不娇惯放纵孩子
孩子喜欢跟家长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家长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或者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家长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的逆反行为是他走向独立的表现,也是他成长的标志。家长应因势利导,如果能处理好孩子的“反抗”行为,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孩子这种内在的促使其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因,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各项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