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独家鉴宝师西方不败),接着再看更方便。
毕竟眼界小,走在大马路上,小泽东张西望的。碰到啥认识的,都要跟她炫耀一番:“姐姐,那个是不是书上说的水盂?”
“姐姐,那个,前几天我看过!是西周饕餮纹的青铜簋!”
沈悦倒,真是西周的。那敢拿出来公然贩卖?!夏商周三代文物买卖是违法的好不!
又路过一家玉石店。小泽盯住一串蜜蜡项链,不肯走了。他贼兮兮对她道:“姐姐,我要看看这是不是真的。”说完,就放开她的手。走了过去,一分钟之后回来了:“姐姐。真的东西。每一颗蜜蜡上面都有开片。”
沈悦看了下标价:一万元。如果是真的,那太值了。
于是她也过来看了看。店主很热情地推销:“这位小姐,这是慈禧太后用过的蜜蜡朝珠!”
蜜蜡上,开片的确都有。而且很自然。沈悦又悄悄用指甲磕了一点,趁着店主不注意的时候,放在舌头上一舔。然后,笑了笑:“回头再来看。”就拉住小泽走了。等到无人的地方,才告诉他:“东西是假的。现代树脂仿品。”
“什么?!”小泽惊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她拍了拍手:“姐姐我不光要看,也要尝。教你一个办法看蜜蜡。真的蜜蜡,是淡淡松香味道的。假的蜜蜡,你舔一口就明白了。有一股辣味。”又拍了拍他的头:“小子,别读了几本书,就把自己当个佛了。”
接着。他们去了陶瓷一条街。沈悦挨个挨个看过去,都摇了摇头。
果然,现代难以捡漏啊。东西,基本是假的。偶尔真品,都是残缺的。小摊贩们坐地起价,还死高死高的。但是呢,瓷器收藏,有一句俗话:瓷器一破,不值半个。瓷器起毛,不值分毫。她要捡漏,也只捡有潜力价值的完品。
如此这般。逛了一个早上,还是没见到真的。
小泽叫了起来:“我饿了!”
她就带着小孩,先去下两碗面条。这家面馆,正对着对面的旧货市场。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小摊贩们,正在挑着扁担换班。因为地价贵,这些倒卖古董的,都是三班倒。早上一班人,下午一班人。晚上,另一班人。
小泽吃着腰花拌面,她吃的是清水寡面。心思在外面。
忽然,一个老人挑着一箩筐的瓷器路过。她看到一只大漆盒摆在箩筐正中间,那品相,那包浆。一下子动了心,于是丢下筷子和小泽:“在这里等我。姐姐去去就来。”拎上包,就追了上去。等老人摆摊之后,她就摸了上去。
沈悦先假装看其余的东西,然后转到了这一只漆盒上:是一件脱胎朱漆菊瓣形捧盒。内外通体髹朱漆,漆面润亮,历久如新。这么讲究的工艺,看样子,可能是乾隆朝向苏州漆作定制的御用之物。只可惜了,保存的不太好。
她看了又看,觉得“大概错不了”了。斟酌了下,又想拿起来看一下。哪知道手指刚触碰到,顿时,周身如入冰窟一般寒冷——明明日光底下,她却听到了淅淅沥沥下雨的声音。一个脚步声响起。近在耳边,眼前一晃。似乎出现一个上下两层的小洋楼。楼下的地面上,好像有什么脏脏的东西。那是……一枚血脚印?!
沈悦吓了一跳,立即缩回了手。顿时,脚步声,小洋楼。都消失了。周围是叫卖的人群。指尖还麻麻的,酸酸的。奇怪?这是……
沈悦立即尝试打开灵眼,这一回她成功了。看到一团漆黑笼罩在这漆盒上。
错不了,这一团黑气,是古董的“凶气。”这是与“宝气”相对应的一种气息。代表东西不是不“对”。而是东西不“正”。凶气比宝气要强烈许多。而他们沈家的人,基本是天生能感应凶气。宝气还需要后天培养,才能感应得到。
换种说话,东西有鬼。来路邪门。俗称“骨董”。
而她的“宝眼”能力,没有丢失。只是退化许多,只能感觉到凶气了。
沈悦站了起来,看看老人家,一派气定神闲。不知道怎么说好。这东西,非但不能买卖。活人带在身边久了,要么剧减寿命。要么就有血光之灾。总之,销毁掉才是正经。所以,试着开口道:“老人家,这捧盒,是从哪里收过来的?”
“乡下收过来的。那家人绝户了。亲戚就把东西全变卖了。”
“叫什么名字?”
“姓沈。叫什么,就不记得了。”老人家砸吧砸吧嘴:“小姑娘,你到底买不买?”
她还在犹豫着,这时候又有其余人聚了上来。都有意买这个捧盒。老人家一看有戏,开始“拍卖”。一下子,把价格炒到了四五万。沈悦看看周围嘈杂的人声,握紧了拳头:“不行,你们不能买这个捧盒。”
话应刚落。人群中传来一声:“十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