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之大唐官府),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阳一不留心就说得有些多了,武妩媚一走,她自己木木地呆了片刻,反省,怎么就说了这么多,正如武媚娘所言“殿下何故提点于我?”,颇有些交浅言深的意味。高阳暗对自己道,必要再多些克制才好。
竹君进来,见高阳正出神,便轻声道:“殿下,该安置了呢,您在病中,更该多歇歇。”白天探病的人多,几乎就没怎么睡过。
高阳此时也头昏脑涨的,不过是硬提着精神罢了。前头皇帝以照顾公主不力为由,罚了安仁殿所有宦官宫婢一月俸银,高阳想起这事,睡前对竹君道:“这几日,都费心了,待我病愈,每人赏两月俸银,自我私库中出。”
竹君一笑,应命而去。安仁殿中所有下人都知道,多出的一月俸银,是安他们的心的,只要上下一心,忠心侍奉,公主不会弃他们不顾。
另一边,武媚娘从千般尊严气象的安仁殿出去,她仍旧是那个小小的正五品才人,被冷风一吹,脑子好像更为清明了。她是一个很会汲取外界知识与反思的人,一路行,一路思虑,未至房门就又领悟得深了一层。即便天降好运,忽然封她为妃,她能稳居么?不行,她之才干,远不及他人,哪怕一时上去了,也会被挤兑下来,到时将会更惨。
殿下之言在理,她不能一味想着借力,也当谨修自身才是。只是怎么修,又是一道难题。大臣有大臣的修法,皇帝有皇帝的修法,后妃有后妃的修法,所在之位不同,修法也不同。若是她早入宫十年,那便无需多想了,一心侍奉陛下便是,然而现在,却有些晚了,宫中最小的殿下皇子明,生于四年前,之后陛下再无皇子皇女降生,而众皇子之母,多是在妃位,这是巧合,还是陛下有意为之?
无子的嫔妃,余生必凄凉。
再观四妃,皆系出名门,生于贵胄,入侍之年弥久,她争不过,别说是现在一点根基也无,哪怕再过十年,她也争不过,其一,她弱于出身,其二她与陛下少于情分,其三,她无子可依恃,其四,武媚娘心中生起一丝寒意,正了正心神,继续想下去,其四……陛下寿不可期!
前三点对四妃而言,便是公主口中所说的能够牢牢紧握的依仗所在。而她,什么都没有。
那么,她的优势,又在何处?
武媚娘皱眉深思,房中之烛,经夜未熄。
这一边武媚娘既迷茫又心生如石如铁般的坚决,那一头开导人的高阳却因为皇帝横加干扰不开心了。
因她病了,这一整冬,皇帝都不肯放她乱走,芙蓉园还是她的,她爱借谁借谁,但晋王在芙蓉园置宴席,邀青年才俊来游玩,她不能去,她要好好养身子,好好的做皇帝的小暖炉。
高阳大为不满,她的病早好了,但无法,皇帝特意召了她去说,听闻她借了地方与晋王后,还威胁晋王,敢助十七娘私自出宫——她也不是没做过这事——就在他行宴的时候派御林去逐。晋王这没骨气的怂人马上就蔫了,心负深深的愧疚,不敢看高阳。
高阳心烦死了,她知道,此次行宴,有房遗爱一席之地,偏偏陛下不让她去。
前朝正忙得要命,为的又是那个“分封”,大臣们吵得翻了天,不止爱与皇帝唱反调的魏徵,连素来跟着皇帝走的长孙无忌都上本章,奏陈分封之劣。
“此为古物,本有弊陋,否则,何以数百年弃之不用?圣上当慎思之,请撤此诏,毋行前人之歧路。”群臣如是道。
皇帝却不肯,又无强援,简直步履维艰。就是这样的情况,他还专寻空找了高阳来告诫她,不许她出宫了。高阳如何不叹息?
等晋王宴会开完,跑来跟她赞叹芙蓉园之胜景,高阳哀叹也无用了,只得退而求其次,问与宴诸人,哪一家的郎君尤为俊秀,哪一家的又擅武力,又有哪一家的文采飞扬。说着说着,不可避免就说到了房遗爱,他是属于擅武力那一类的。
“这房遗爱可是房相之子?他们家教养很好,范阳卢氏名不虚传。”高阳好奇地眨了眨眼,又盛赞房氏家教。
晋王回忆了一下那位年轻人,道:“他啊,房氏二公子,礼仪倒是颇识,也有些放诞,诗文似乎不大懂,会舞剑,想来来日也能有出彩处。”
高阳赞同,点点头,很推崇房遗爱:“文治武功,能占二字,便不该贤遗乡野,他出身也好,将来的前程,必不会差的。”
晋王听得愣了愣,十七娘很少这般盛赞旁人啊,脑子一转,还是个男儿,自想透太子与魏王相争着实痛苦了一阵后,晋王便学会思索了,很认真的猜测了一番,难道是十七娘欲招此人做驸马?便大着胆子道:“十七娘,你怎么忽然说起他来了?你认得这人么?”
高阳泰然自若,落落大方道:“不认得,但与她们家的三娘说过一会儿话,听她提起过。”
只是听人提起?不像啊,晋王十分怀疑,但高阳的坦坦荡荡语气又是如此的率直无可疑,让晋王很看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