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一章 夺宫 寒心的功臣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易中天中华史全套价格),接着再看更方便。

夺宫之战打响时,阵线似乎很分明。

天平明显地倾斜。武昭仪这边,只有一帮新提拔的小人如李义府、许敬宗之流(详见下章),再加上后宫微不足道的奴仆。高宗皇帝虽然支持她,却软弱无力摇摆不定。王皇后那边则阵容强大,立场坚定的至少有太尉长孙无忌,尚书省副长官右仆射褚遂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来济,门下省长官侍中韩瑗(读如院),已占到国务委员的半数以上。

只有一个人态度暧昧,他就是李绩。[40]

实际上,李治在退朝后秘密讨论废王立武一事,召见的宰相是四人。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有司空李绩、尚书省副长官左仆射于志宁。然而李绩却请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这病生得蹊跷。[41]

李绩确实有心病。

官阶正一品的司空李绩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之前则是瓦岗军李密的部将,本姓徐,叫徐世勣(绩的异体字)。瓦岗军兵败之后,大片土地和许多人马仍掌握在李绩手中。李绩却没有趁机自立,也没有视为资本,而是交还给李密,让李密献给大唐。高祖皇帝大为感动,于是将他封为国公,赐予李姓,委以重任,看作贴心贴肺的家里人。

太宗皇帝跟李绩也情同手足。贞观十七年(643)四月,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李绩则得了一种怪病。太宗听说胡须灰可以治疗,竟然自己剪了胡须送给李绩。李绩感恩戴德进宫拜谢,太宗却说:我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朕要把儿子托付给你。你不曾辜负李密,也不会辜负我。

李绩当场感动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42]

但,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十五日,也就是太宗皇帝去世的十一天前,李绩却突然接到命令,以正二品的特进官阶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职务,调任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都督。那个地方,距离长安一千三百多里,因高山重叠而得名叠州,正可谓千里之外,万山丛中。[43]

调令来得蹊跷,李绩却没有片刻的观望犹豫,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即赴任。一个多月后,他又突然奉调回京,拜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而且继续担任国务委员。

◎唐代散官官阶(贞观十一年)<ta*le> <t*ody><tr> <th scope="col">品位</th> <th scope="col">文官</th> <th scope="col">武官</th> </tr> <tr> <th scope="row">从一品</th> <td>开府仪同三司</td> <td>骠骑大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正二品</th> <td>特进</td> <td>辅国大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从二品</th> <td>光禄大夫</td> <td>镇军大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正三品</th> <td>金紫光禄大夫</td> <td>冠军大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从三品</th> <td>银青光禄大夫</td> <td>云麾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正四品上、下</th> <td>正议大夫、通议大夫</td> <td>忠武将军、壮武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从四品上、下</th> <td>太中大夫、中大夫</td> <td>宣威将军、明威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正五品上、下</th> <td>中散大夫、朝议大夫</td> <td>定远将军、宁远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从五品上、下</th> <td>朝请大夫、朝散大夫</td> <td>游骑将军、游击将军</td> </tr> <tr> <th scope="row">正六品上、下</th> <td>朝议郎、承议郎</td> <td>昭武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从六品上、下</th> <td>奉议郎、通直郎</td> <td>振威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正七品上、下</th> <td>朝请郎、宣德郎</td> <td>致果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从七品上、下</th> <td>朝散郎、宣义郎</td> <td>翊麾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正八品上、下</th> <td>给事郎、征事郎</td> <td>宣节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从八品上、下</th> <td>承奉郎、承务郎</td> <td>御侮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正九品上、下</th> <td>儒林郎、奉仕郎</td> <td>仁勇校尉、副尉</td> </tr> <tr> <th scope="row">从九品上、下</th> <td>文林郎、将仕郎</td> <td>陪戎校尉、副尉</td> </tr></t*ody></ta*le>“特进”、“开府仪同三司”都是散官官阶。散官与实际官职不同,用于勋位的判定和奖赏,形成“品位”体系,与“职位”相对,萌生于秦汉魏晋,由来已久。参见阎步克《品位与职位》和《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这一天,是贞观二十三年的六月二十日。此前,他就已经改任洛州刺史兼洛阳宫留守,时间在六月一日以后。也就是说,李绩根本就没有可能到达叠州。他只不过离开长安旅游了一趟,就官复原职,还升了半级。这就实在怪异。因此我们不能不问:这一个多月时间内都发生了什么?[44]

太宗驾崩,高宗即位。

事实上李绩的七上八下,就是太宗皇帝一手安排。他深知此人的特点是重感情讲义气,因此在四月份病重期间对太子李治说:李绩才智有余,你的恩德不足,我死之后他未必对你效忠。所以,朕现在就把他贬到天荒地老去。如果立即上路,你就提拔重用;如果观望犹豫,那就只能杀了![45]

忠心耿耿的李绩,差一点就人头落地。

李世民的这一安排,不过雄猜之主的惯用伎俩。然而由此造成的深远影响,却是这位千古一帝没有想到的。

首先,朝廷的格局变了。

变化是微妙的。此前,李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同属元老集团,在夺嫡斗争中也同属晋王派。但,拜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就成了仅次于首相的次辅。到永徽四年(653)二月拜为司空,便更能与长孙无忌分庭抗礼,因为司空和太尉的官阶都是正一品。因此,李绩如果与长孙无忌他们不再同心同德,武昭仪便大有空子可钻。[46]

实际上李绩的心态已经改变。自从看透了皇上的心思而迅速离京,他的心就寒到了零度以下。是啊,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江山社稷与我无关,远离是非才是全身之道。他李绩已经犯不着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也犯不着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帮飞扬跋扈的家伙搅在一起。因此,当他察觉到秘密会议是要讨论废立皇后时,就非常及时地生了病。

结果,武昭仪的命运也变了。

武昭仪其实差一点就当不上皇后。因为李治的御前会议不欢而散后,未能与会的另外两位宰相——中书令来济和侍中韩瑗,也通过面见皇帝或上书朝廷主动表明了态度。态度当然是反对废王立武,而且立场坚定,言辞激烈,从殷纣王一直说到汉成帝,简直就是在给李治上历史课。[47]

这事非同小可。正如《隋唐定局》一卷所说,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曾由李世民担任,因此长期无人填补空白外,门下省长官侍中、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都是当然的宰相,即可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国务委员。尚书省副长官左右仆射如果“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一样。

所以,中书令来济、侍中韩瑗站在太尉长孙无忌和尚书省右仆射褚遂良一边,就几乎等于宰相群体同仇敌忾,三省一致反对另立皇后。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派,高宗皇帝不能不倒抽一口冷气,甚至打算放弃努力。

是的,如果没有李绩的话。

没有证据表明是武昭仪让皇帝去见李绩的。但以武媚娘嗅觉之敏锐,不会看不出李绩病得蹊跷;而以英国公地位之崇高,李绩的态度将是关键的一票。总之,皇帝不耻下问地向李绩道出了自己的烦恼: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顾命大臣都不同意,是不是该就此止步?[48]

李绩说:这是陛下家事,何必再问外人?[4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极品夫人 驸马传 倾城神帝异世旅 鬼面枭王:爆宠十岁小萌妃 热血传奇:我才是巅峰 重生之烽火传信录 穿越之弃妇无畏 吟茗之歌,无力的痛 乌江战纪 快穿之男主是我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