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她是《中餐厅》里不可缺少的店长),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学家诺阿让第一次到梁晓秀他们的快餐店,他进到店里环视四周,发现小店虽小,但装潢得很有情趣,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西方色彩,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快餐店。
“你们的快餐店挺有特点,中西合璧,不错,不错,”汉学家怀着好奇心仔细观看店里的设施和装潢,转过身和梁晓秀说,“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店而已,没想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小店,一个富有中西特色的小店。这样的店,在法国独一无二。”
“就是店面小了一些,”梁晓秀说,“里面装不下多少人。”汉学家的夸奖使她很高兴,她觉得汉学家的评价既客观又准确。
宋福禄接过话茬说:“不过我们主要是外卖,绝大部分顾客都不会进到店里吃快餐,他们或许会偶尔进来看一眼,”他带着汉学家来到外卖窗口说,“我就站在这里卖宋代卷饼,梁晓秀在厨房制作卷饼。”
汉学家说:“店面不怕小,只要食品质量好,小店照样能做出好生意。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宋福禄直点头,只要汉学家夸他的店,他就高兴。他指着小店对面的汉堡店说,他始终把那家汉堡店看作为里尔快餐店的标杆店,他们的快餐店开业后只要能有那家汉堡店的三分之一的顾客,他就心满意足心了。
梁晓秀走过来说,那家汉堡店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他们的小店现在还无法和人家相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相信他们的小店最终将会成为汉堡店的一个竞争对手。
汉学家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梁晓秀,那意思是说你们怎么和那家汉堡店竞争呢?
梁晓秀说:“我们卖的饮料和薯条和汉堡店的饮料和薯条一样,但我们的主食却和汉堡店不一样:我们卖的是宋代卷饼,他们卖的是现代汉堡。我想:顾客总不能光吃汉堡包吧,他们也得换换口味吧。只要他们换口味,我们就有机会。”
“你说得有道理。”汉学家若有所思地说。
他们聊了一会儿之后,梁晓秀取出她画好的三幅画,准备往墙上挂,她想让汉学家看看效果。她把三幅画一一挂在墙上,三幅画画的都是《宋饼图》,一幅是水墨画,一幅是水彩画,一幅是油画。
汉学家第一次看到《宋饼图》的油画,他站在油画面前仔细观看,发现这幅画不同于水墨画和水彩画,这幅油画富有更多的西方绘画色彩和技巧,只是内容和水墨画的内容一样。
“梁小姐,你真了不起啊,你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汉学家赞叹道,“你能用我们西方的油画表现《宋饼图》,而且表现得那么好,这说明你具备很好的中西艺术修养啊。”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幅油画,好像那是一幅百看不厌的世界名画。
“我的油画还很不成熟,按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只是马马虎虎。”
“不能那么说,我看画得很成熟,很有艺术性,又有意境。法国艺术家就画不出你这种带有中国画色彩的油画。在这个意义上说,你的油画独一无二。”
梁晓秀用硬纸条为三幅画做了边框,她在法国没法裱水墨画,也没钱为油画装上画框,只好将就着用硬纸条为三幅画做最简单的装饰。
汉学家注意到三幅画都没有画框,猜到那是因为梁晓秀没钱买画框。他说,他买三个画框,把三幅画都装上框,一来可以保护画,二来看起来更好一些。
梁晓秀感激地看着汉学家说:“那样一来,这三幅画看起来就有点不同反响了,诺阿让先生。”
三幅画挂在墙上,小店顿时内就不一样了。汉学家觉得三幅画让小店蓬荜生辉;梁晓秀认为三幅画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宋福禄则觉得三幅画挂在那里引人注目,有可能会影响生意。
汉学家这时指着另一面墙说:“那面墙上还应该挂一些东西。你想过没有,梁小姐?”
“我想过。我想等我有时间了再画几幅风景画,挂在上面。这样两面墙上都有画,看起来协调一些。”
“你想画什么画呢?”汉学家好气地问道。
梁晓秀想了想说:“我想画三幅画:画一幅我们家乡的风景画,就是中国江南水乡那种特色的画,当然是水墨画了;我还想画一幅水彩画,表现里尔郊外的风光,我在去巴黎时,在里尔郊外看到了一片自然风景,其中有一个镜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在原野上开着百合花,四周有树木绿草,还有小溪,我就想画一幅那样的画。另外,我想画一幅表现里尔大广场的油画。我可以坐在这里透过窗户看着大广场上的景象,画出一幅大广场的全景画。”
“梁小姐,这个创意太好了,你把这三幅画画好后,挂在墙上,两面墙上总共就有6幅画了。你们的快餐店就成了艺术之店。顾客什么时候走进来都能看到你的画。你什么时候能画好呢?”汉学家迫不及待地想看梁晓秀的新画作,他认为在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身上蕴藏着无限的艺术细胞。
“我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我会抓紧时间画。等我画好了,我请您看效果。”
“我会为你的三幅新画装上画框。”
宋福禄暗想:他们开的是快餐店,又不是画店,挂那么多画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