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明末中兴大将),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名箭匠思索片刻之后谨慎的回答道:“回圣上,资质寻常的人,如果平日里力气活没有太过荒废,勤加练习,大概三个月就可以开四五斗之弓。如果是十中选一,力量和身材比较突出的,大概十天左右的勤加练习掌握要领之后就可以用四斗或者五斗左右的猎弓了。至于射准,人人资质各有不同,平庸者来说。不求快,但求准,箭箭都能了解成绩,并且用心调整,指点得当,少则二三百箭、多则七八百箭的实训,当能有所成就。。。哦,人人悟性并不相同,所以。。。所以在下也不敢保证必然能够如此。只是说在下这些年来很多功夫都没有用在弓箭上,手上的把式已经荒废了。如今合格水平其实也只是当年年少学武时的一般经验了,百步射二五尺人靶、二十步射头靶大小的靶心,用的还不是八斗以上的硬弓,三箭至少中二并不是太过难的事情。。。”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心中也就多少有了些底,为了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还是向那名箭匠询问道:“如果要求在高一些呢?必然说要设中百步外的一尺靶、五十步外的头靶。。。”
那名箭匠多少也有些紧张的回道:“这。。。过了百步中二五尺靶三中一的准头,犹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往往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了。因为前者不过是熟悉弓箭的特性,后者则要熟悉和感悟自己的身体,在下当年那名习武的师傅恐也很难做到用弓箭射中百步外一尺左右的靶子,还要三箭中二。。。”此时这名箭匠无意中见到萧轩似多少有一些失望之色,便接着说道:“固定的靶子射准虽难,可若是之前校场上测试的那种由人马携带的活动靶,或许相比初学者提高水平,并不是那么难。。。”
萧轩也没多说什么,直说道:“那你就来亲自试试吧!先熟悉一阵也无不可。第十箭才开始用沙漏计成绩,你也无需有太大的压力”
就这样,按照萧轩的安排,这名箭匠在初步熟悉了一下比较趁手的四五斗猎弓之后按照之前测试的标准开弓放箭,命中率一下就上去了,至少十倍以上于之前的少年,单位时间内的命中率也至少是普通士兵运用寻常火门铳甚至小号佛朗机一类抬炮的数倍以上。
经过这整整一个上午的测试,萧轩心中的底气也更足了不少。虽然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萧轩相信:只要不把自己手下的这些人当寻常士兵看待,不惜成本,或者说不惜每年每人几十两银子成本的砸训练,至少在射准这个方面一定会超过使用火器时候的效能,于是就似乎信心十足的对众少年们说道:“火铳的弹丸与火药是由工匠们决定的,更多不是由训练所决定。而弓箭的效能却是由你们的训练所决定。之前你们不过是第一次摸弓而已,距离入门还差的远,今后通过训练提升的空间实际上还很大,可是火器再如何训练,其提高的效能也是有限的。对于中远距离上的一些重防护的目标甚至是同我们一样的车阵目标,弓箭或许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太好用,这是无法替代铳炮的地方。可是当对手逼近过来,要更好的威慑和压制对手,寻常的火门铳就起不到弓箭的作用。至于抬枪还有像样的斑鸠枪,整个北直隶像样的此类火器至少三分之一都集中在这御马监了。其余一大半都在辽东前线各军阵手中,我也无能力用这些像样的火器武装所有人,因为据说这种火器的制造也非常不容易。。。”
这些话在校场上经过了不少测试的少年们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确信,毕竟谁也没有把握今后仅仅靠训练就达到那位中年箭匠的水平,可是萧轩接下来的话却让很多人都感到了一丝兴奋与激动:“更为重要的是:你们这数百人并不是寻常的士兵,以后即便不是新营的军官也会是队长士官一类的重要骨干。你们需要以身作则发挥实力来遏制敌人,但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其实是:监督士兵们交战,因此你们必须学会督阵的技能,不仅仅是弓箭,还包括最基本的白之术。让那些在战阵上很可能因为亨受过大压力而动摇的士兵们了解道:你们要比敌人更可怕,才能让整个战阵在强敌面前多一分安全感。。。”多日来的纪律训练之下,这样的话还是让数百名少年们都低低的一阵激动的欢呼声。
“好了,通过这一大上午还算比较充实的测试,你们对火器和攻坚都有了更成熟的了解。今天上午没有运动量太大的训练,因此中午吃饭之后的午休时间你们也别完全闲着。好好动脑子想一想,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明天第一次展开的实兵对抗演练吧!小队讨论出结果之后可以回报给各都,前五都一个时辰后来朕这里报告,后五都一个半时辰之后来朕这里报告。。。”
就这样,在充分调动少年们的积极性与思维之后,仅仅一个午休的时间,各都队的少年们还真是提出了不少阵法战法还有方案,不过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比较重视铳炮火器霰弹,尤其是炮手。弓手要求低近射,应该说这一类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还有一类是不论远距还是近距,只要在有效覆盖范围之内,弓手就要与火器手一起抛射的方式掩护敌军。还有一类更为罕见一些,认为车阵不易太死,要留有散兵出击的空间,以攻代守等等。三大类中,对单兵火门铳、抬枪的比例也各有不同。
似乎这些提法看起来也多颇有道理,让萧轩一时也有些无所适从,不过在权衡片刻之后萧轩还是觉得自己暂时还是不要如过去的自己那样在穿越架空历史小说中当自己是名将和上帝比较好,正确的认识十有七八应该是实践中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