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晋末长剑贴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木匠们连夜赶工,将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旗杆做好。
马车辚辚出城,将一面面绣好的旗帜拉了出来。
大晋神龟四年(320)十一月十五日,邺城以南的旷野中,无数军士已经列好了阵势。
吃了半个月的饱饭,他们的精气神明显养好了许多,装备也鸟枪换炮大变样。
邺城武库几乎被掏空了,所有库存武器,不管新的旧的统一分发了下去。
列阵军士至少每人一身麻布军服,七成以上的人一杆制式长枪。
其他武器,如刀盾、步弓、角弓、弩车、木棓、长戟、鼓角等也分发了下去,由固定人员使用。
后勤辎重如驴车、牛车、炊具、工具、帐篷、雨布、绳索、柴刀、药材、磨刀石等,亦一一齐备。
为此,邺城武库几乎为之一空,又将进入漫长的积累阶段。
考虑到黄头军精壮里有不少会骑马的匈奴、乌桓、鲜卑、羯人,邵勋还“借”了三千余匹马过来——不是什么好马,其中甚至有不少老马,只能说凑合用了。
这么一番整顿之后,这四万人总算有点像样了,至少从表面看起来还算不错。
“嘚嘚”马蹄声传来,邵勋在亲军的簇拥下步入阵前,然后下马。
杨勤递给他一张巨大的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他粗粗一扫,点了点头,然后将纸交给身旁的文吏,道:“念!”
文吏深吸一口气,道:“左营第一幢,幢主赵大有,授幢旗一面。”
文吏念完,数十亲兵齐声大吼。
早就准备好的赵大有带着两名督伯、十名队主上前,跪拜而下。
邵勋将赵大有搀扶而起,然后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杆旗,递到赵大有手中,道:“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今后还要同生共死。”
幢主、督伯是亲军出身,队主则是灾民精壮,身份背景并不一样。
“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大有起身,用力接过幢旗,指关节都攥得发白了。
十位队主甚至比赵大有更激动。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这世道单靠自己怕是活得艰难。人还是要背靠集体,有了这面幢旗后,他们清楚地知道会有数百个一起挣命活下来的弟兄可以依靠了。
而他们这五百人,则要背靠梁王,为他厮杀,因为是梁王亲至常山、中山、高阳,将他们从绝境中拯救了出来。
邵勋又让亲兵一人赐下两匹绢,领完后归队。
“左营第二幢,幢主陈七,授幢旗一面。”赵大有退下后,文吏继续往下念。
陈七带着督伯、队主们快步上前,拜倒在地。
陈七及两位督伯同样是亲军出身。
邵勋将其扶起,然后看着众人,道:“往者已矣,人要向前看,今后屯田、操练,不得偷奸耍滑。”
说完,仍赐二匹绢。
“愿尊奉大王号令。”陈七起身接过幢旗,扛回本阵时,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望了过去。
“左营第三幢,幢主张麻子,授幢旗一面……”
不知不觉间,天空飘落了雪。
风也大了起来,吹得马儿、役畜骚动不安。
当最后两个骑兵幢授旗完毕之后,邵勋深吸一口气,道:“赐军号‘万胜’。”
十余骑士从数万人前后左右掠过,反复呼喊:“军号‘万胜’!”
“万胜!”军士们涨红着脸,高声呼喊。
“万胜!”一个接一个军阵呼喊起来,声浪此起彼伏。
“万岁!”不知道是跑调还是咋的,喊着喊着,突然就变成了“万岁”。
邵勋眉头一挑,伸手下压。
军官们远远见了,各自吩咐噤声。
“明日兵发平阳。”邵勋下令道。
******
授旗结束之后,军士们各回各营,收拾东西。
卢志则跟在邵勋后面,道:“大王,此募兵耶?屯兵耶?”
“田舍夫。”邵勋言简意赅地回道。
卢志松了一口气。
虽然明知不太可能,但他还是得确认一下。田舍夫就好办了,无非就是给他们一个落脚地,置宅、分田罢了。
不过,此四万人名列军籍,到底与一般田舍夫不一样。强要说,那就是比较能打、经常上阵的田舍夫。
平日里会分发一部分武器下去,但绝大多数存放在武库内,全体在家务农,自己养活自己。农闲时官府发下一部分粮肉,集中操练,提升战斗力。
这样一来,负担就轻太多了。
“不知万胜军屯于何处?”卢志又问道。
“我欲带去平阳,好生操练,将来西讨匈奴,或有大用。”邵勋说道:“子道有何建议?”
“平阳没那么多地吧?”卢志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