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藏经洞艺术品大全),接着再看更方便。
香港,洛伯姿2015年春季艺术珍品“中国稀瓷”拍卖会。
宽敞明亮的大厅, 200个座位,座无虚席。
这是洛伯姿拍卖公司最大的现场拍卖厅,最多能容纳200位现场买家和32位场外买家。
这家坐落在香港、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拍卖公司,还从未有过今天如此的盛况。
而此前,实际报名参会的买家达到了空前的562位!
面对世界各国爱好中国瓷器的顶级富豪和收藏家们高涨的热情,洛伯姿公司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经过紧急磋商,不得不采取保证金加验资双重方式,确认能够最终入场的买家资格。
经过几轮验资筛选,1亿美金这条验资线,才最终圈定今天入围的232位买家名单。
而想进入到现场拍卖大厅,则还需另外缴纳2000万美金的现场保证金!
以前,习惯于场外电话竞价、不愿公开真实身份的世界顶级藏家,这次均一反常态,不再选择幕后指挥,纷纷现身。
于是,中东、欧洲皇室成员、商界巨擘、隐形富豪们,在这个拍卖厅实现了世纪聚首,重新改写了洛伯姿拍卖公司的历史!
而让这些深海下的冰山们争先恐后浮出水面的,只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元青花“刘皇叔三顾茅庐”梅瓶!
中国国内各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仅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据传也只有200多件,而其中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则更是稀有,称其为国宝也一点儿不为过。
2005年,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最终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文物艺术品单件成交的最高拍卖纪录。
仅过了6年,这个纪录就被再次打破。
2011年,在澳门中信秋拍上,一款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8.4亿港币成交,约人民币7.1亿元。
这款“萧何”图案的梅瓶,虽历经600多年,但发色依然苍翠浓艳,呈色稳定,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无论造型、釉色、瓷胎质地、纹饰还是烧造工艺,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鬼谷子下山”瓷罐更胜一筹,展现了景德镇制瓷精妙绝伦的高超技艺,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极高的艺术成就。
这款梅瓶,传世仅三件。
1950年江苏南京印堂村观音山沐英墓出土一件,现已贵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另两件,一件被神秘买家买走,一件至今仍下落不明。
元青花是中国瓷的极品,故事图案又是元青花的珍品,而梅瓶更是各种器型的精品。
此次洛伯姿拍卖的元青花“刘皇叔三顾茅庐图”梅瓶,则是几个世纪以来,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很有可能,这是一个孤品!
据现场买家透露,这件孤品的青花发色和胎质,还远在“萧何”之上,估计是存世青花瓷的顶级之作!
这是他们在缴纳了2000万美金后,用仅有的5分钟观赏资格,得出的最终结论。
难怪拍卖台上,穿着烟青色修身旗袍,身姿婀娜、姿态优雅的洛伯姿拍卖美女主管,笑靥如花般的开场白就是:“各位,今夜,请将钱遗忘!”
……
“8034号,九亿五千万!”
当我和冯老刚走进拍卖大厅外的走廊,这极富穿透力的磁性嗓音立即就飘进了我的耳朵里。
“这天价……莫非,今天我们就是为这个而来?”我内心极为平静,对于古董,我丝毫不感兴趣,即便价格再高,也与我无关。
“9个亿……”冯老轻声念叨了一句,眼睛死死盯住大厅门口悬挂着的“刘皇叔三顾茅庐”青花梅瓶巨幅宣传画,“看来,又要创纪录了……”。
他在宣传画旁停下脚步,瞥了一眼画面底部的几行小字:“光彩株式会……”
短暂沉思后,他喃喃自语道:“不知道这件器物来得光不光彩……唉,恐怕又是来自哪座我们现在还未为可知的明代大墓。”
把元青花梅瓶随棺椁下葬,是明代达官显贵们最时髦的陪葬方式,能凸显墓主人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走吧。”冯老轻叹一声,重新迈开脚步。
“难道不是这个?”我心里很诧异,赶紧跟了上去。
“冯老,你带我来这儿干嘛?我们究竟要看什么?”我瞟了一眼走廊上随处可见的宣传画,轻声说道,“这些都是精美的瓷器……您知道的,我就只能看看泥坯子……”
冯老笑了笑:“大巧若拙,大工若陋,只有修得一双慧眼,才能看见拙与陋。”
我闻言,便沉默不语,在心里反复咀嚼冯老这番话的深意。
转了一个弯,冯老在拍卖大厅隔壁、一扇毫不起眼的小门外停了下来。
隔壁扛鼎之作元青花的拍卖都没有安保人员,而这个简陋的小门口,竟有两个膀大腰圆的保安分立左右,手握警棍。
“修厕所顺着路直走,别在这里挡道。”一个满脸凶相的保安看了一眼穿着朴实的冯老和一身天蓝色工装的我,粗声吼道。
“狗眼看人低!”我握紧拳头,刚要上前理论,冯老却淡淡开了口:“我们是受邀过来的。”
“出示请帖。”另一个保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不好意思,没有。”老人语气平静。
“那就滚一边去!”
我面色一冷,本想一个箭步冲上去,却被冯老轻轻拉住,对我摇了摇头。
“黄显达在里面吗?”冯老继续和颜悦色地问道。
“不认识!快走。”保安失去了耐心,顺势抽出警棍。
他们此前得到的指令:门外五米,任何闲杂人不得靠近。
突然,小门洞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快步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