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与你同行不介路远),接着再看更方便。
<!--go--> 咸丰十年十月,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执行逃散。法军先行,傍晚闯至圆明园大宫门。园内二十余名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但最终寡不敌众,“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戌时,法侵略军攻占圆明园,官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七日,英法头目闯入圆明园,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上前抢劫,如饿狼般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为了争夺,他们互相殴打,甚至打死对方。抢劫一空后,一把火烧尽了圆明园,火光熏天,三天三夜。
这是一个叫做年华的人在他的札记里记录下的一段话,清清楚楚的交代了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过往。
“我叫年华,是文丰大人的义子,得知圆明园可能保不住时,他让我带着许多金银财宝离开,可是他并没有告诉我真相是这样的,否则我一定不会离开。当我和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财离开时,正是义父投海之日。那个时候时局动荡,我不能让这些义父用命保来的东西落入贼人之手,于是我聘请了镖师一路南下,最终觅得一处荒山,将财宝珍品埋入,而后写下此札记与我陪葬,愿有缘人得此札记,寻得宝藏,有大的作为。于我,不求长奉,只愿每日三柱清香足以。”
这是这本札记的最后一段话。
而这本早已泛黄残破的札记落入了几个考古工作人员的手里,他们就是方亮,李涛,谢静,应子玲和黄珏。
五个人刚刚从学校里毕业一年,跟着导师学习经验,而就在云南的一次考古过程中,他们意外得到了一本札记,一本令人不得不动心的札记,也英雌得知了宓水镇这个神秘的地方。
他们四人加上黄珏都是专业学这个的,五个人的成绩也是极为突出的,所以他们很清楚这本札记的真实性,而札记里还夹着一张手绘的羊皮地图,这更令他们深信不疑。
五个人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方亮是农村里吃过苦的孩子,谢静应子玲是女孩子花钱如流水欠了不少的信用卡帐,李涛没别的,不过父亲有病,他的工资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情况下,谁看到这些会不心动,这么好的契机他们怎么可能会错过。
本来以为五个人一条心,可是中间却出了岔子,黄珏为人老实,胆小怕事,他总觉的这件事情应该上报,让考古队一起研究分析数据等,而并不是据为己有,这样是违背他们考古初衷的。
而被金钱冲昏了头脑的其余四人完全否绝的黄珏的说法,他们认为这些是上天给他们的,得到了这些东西下半辈子什么都不干也花不完,在这么大的诱惑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受得住呢?可是倔强而黄珏坚持要上报,跟大家一言不合吵了一场,最后还趁大家不注意抢走了札记和地图。
为了所谓的宝藏已经丧失人性的四个人思来想去,最终商量出让黄珏彻底闭嘴的方法,那就是——杀了他。
黄珏其实一直都很喜欢应子玲,于是用应子玲作饵,谢静诱骗黄珏说应子玲找他,黄珏心里其实也是知道应子玲这个时候找他是因为宝藏的事情。
可是,爱情有时候能让一个再聪明的人的脑子变成浆糊,而黄珏还不是那种聪明透顶的人,他想以应子玲的为人,或许他可以劝服她不要动歪脑筋,跟他站在同一条阵线。
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闭嘴的骗局。
那天半夜,他们约在郊外的一条河边,黄珏看到了应子玲就上前去劝她,应子玲假意同意,说自己后来想了想也觉得不太好,她决定跟黄珏一起上报。
黄珏还满心欢心,没想象到应子玲竟然跟她心意相通,于是借此机会告白,没想到应子玲竟然说可以考虑考虑。
两人坐在河边聊了一会儿,应子玲就问黄珏那本札记和地图都收好了没有,明天就拿去交给领导。
黄珏也没有多想,点点头说出了自己把东西藏在哪里,说一定安全,让应子玲放心。
就在这时,方亮,李涛,谢静三人出现了,方亮逼问黄珏是不是一定要将此事上报,黄珏坚定自己的决心。
可是这个时候,她看到的是应子玲慢慢的起身走到了三人旁边,还劝说黄珏不要一意孤行。
黄珏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心里顿时有了气,并且斩钉截铁的说明天天一亮他就把东西交出去。
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根本等不到天亮,因为李涛和方亮已经步步紧逼他,逼得他无路可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