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是我非常好的朋友英语),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于手机那头的金玉瑶都说了些什么,我完全不知道,仅仅只是用耳朵听过。直到她说到,“哥,你在听吗?”我才晃过神来。
也许这句她已重复多次了,因为语气明显的加重了,除非她以为我耳背。
“不好意思,刚才我有点迷糊,你说什么来着?”我重重的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中午你有空吗?”
我抬腕看了一眼手表,“有啊!”
“那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有事跟你说。”
“好!地点在哪里?”
“天堂街,稚犊西餐厅。”
“好的。”
挂断电话后,我立马拨了一个号码,就是刚才从梦中抄录的。
虽然深知渺茫,但仍按耐不住那颗跃跃欲试的心,就像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的即使从不信教的人,也总有那么些次虔诚的祷祈。
这也好似即将溺亡的人见到救命的稻草,总会一把死死的抓住,哪还会去理性分析稻草的种种。
幸运的是电话打通了,单听声音就知道接电话的人很儒雅。
说起来我们的感官真的很玄妙,总能在瞬息之间就给出判断,这判断我们也能无时差的领悟,只是把这种领悟宣之于口,就难上加难了。
不幸的是,随后就被告知,“你打错了。”但那组电话号码就像刺青一样被文在了大脑突触上,挥之不去。
忽然想起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在《晚晴集》中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只是句中不可或缺的“必”字,有悖于我的认知论,却也动摇着我的认知论——在永恒的前提下一切都是成立的。
概率也变成了必然,只是早晚而已。
今日秋阳和煦,有云无风。
我想唐代的刘先生之所以会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怕也是恰逢其时,相互成全吧!
按理说每遇这个时候,我难免不驻足凝望,酝酿一番,强记两语三言。今天却庸俗了,只想着那餐饭。
并未入心的是,即将发生的必有回响,是否值得如此念念不忘。
忽然感悟——成熟的确让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乐趣,但为此一种乐趣,我们却丢掉了太多的乐趣。
这也许就是成人世界最让孩子们不解的单调与偏执吧!
我再一次提醒自己推开这些虚无不切的自所谓哲思,借口无非就是,“下次吧。”
好似人生中最用之不尽的就是“下次”了。?也许“下次”?也是这么认为的。
迷踪路的尽头,前面是一家医院,右手边是城市氧吧——稀树公园(里面栽种的尽是些稀有的花草树木),倒也算物尽其用了。
唯一可行的是向左拐的路,这便是天堂街的入口了,总被人戏谑,“原来天堂是不得不走的路!”
就其功能来说天堂街应该叫西餐一条街,似乎更接地气,只是没人这么叫,也许是因为它生来高贵,不接地气吧。
想来也是,知道的人不会这么叫,不知道的人不能这么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