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之李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经过大半个月的行走,李治一行进入了成都,见到了前来迎接的蜀王李恪及蜀地文武官员。看到蜀王李恪,李治就想起皇帝李世民的一个坏习惯。
李恪的母亲是李世民的杨妃,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还有一人也是李治的兄弟——齐王李佑,他的母亲是李世民的阴妃,阴妃是前隋西京留守(即长安留守)阴世师的女儿。当初,李渊太原起兵后,就命当时的秦王李世民进攻西京长安,阴世师是西京留守,还是从隋炀帝杨广的府邸走出来当官的,誓死忠于隋朝,坚决抵抗。他还做了两件很让李世民还有整个陇右李家很痛恨的事。一件是他命人把陇右李家的祖坟刨了;第二件是他把没有来得及逃跑,被他抓住的李渊第五子李智云给杀了,李智云当时年龄不过十四岁。一个月后,李世民带大军打进了长安,整个阴世师家族,除了他的女儿,全被李世民给杀了。而他的女儿则成为了李世民的阴妃。杀了阴妃的父母兄弟,推翻了杨妃父亲的王朝,还把阴妃、杨妃收为自己的妃子,并且有了儿子。这就是李世民的一个坏习惯。
这个坏习惯,可能是少数民族的一个传统,有鲜卑贵族血统的李世民完整的继承了。结果问题出来了,杨妃,李恪还好一些儿,毕竟大唐朝堂上,前隋旧臣也不少,多少还能帮衬一些,李恪也聪明,李世民也喜欢。阴妃、李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阴妃父亲毕竟杀死了李智云,刨了陇右李氏的祖坟,阴妃的父母兄弟又都是被李世民杀的,这仇恨太大了。阴妃母子又没有其他朝臣支持,在宫中的日子特别不好过,即使齐王李佑成年,前往封地,日子也是很不好过,毕竟都知道皇帝还有李氏皇族都厌恶他,到达封地后,他就想起了造反,推翻他这位给自己和自己母亲带来苦难的皇帝,结果,就像料想中一样,李佑造反失败,被杀,还被冠以了大逆不道的恶名。李世民儿子众多,造反的也不少,很多人都是被逼的,只有李佑,在我看来,绝对是自愿的,自己主动去造反的。
和蜀地官员简短寒暄后,李治就在蜀王李恪的陪同下,去了李恪的蜀王府。蜀王李恪,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治的四哥,血统高贵,他既有大唐陇右李氏皇族的血统,又有前隋杨氏皇族的血统。人很聪明,但是李治感觉蜀王李恪很敏感,很多愁善感,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很多事,他都藏在心里,谁都不说,也显得很深不可测。
进入蜀王府,李治就放下了晋王的架子,搂着蜀王李恪说:“四哥,刚才一直在装,太累了,既然到了你的府里,我就当到自己家了,咱们兄弟好好聊,好好玩,不想其他的。”
蜀王李佑也笑道:“好啊,在这座府里,我不客气,你也别拘谨,最好。”
两人都是少年性子,玩的很开心,也很合得来。
于是,蜀王李恪说自己知道李治诗词写的好,向李治要诗,李治写到: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劝解蜀王李恪,既然现在还是不识愁滋味的年龄,为何难为自己,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如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蜀王李恪听后很受触动。
进入成都,有个地方李治认为必须去——蜀相祠,供奉“智圣”诸葛亮的蜀相祠。
前世李治喜欢读诸葛亮的作品,虽然他的作品传世不多,但是每一篇几乎都是经典。前后出师表,字里行间,都是一位老臣忠心耿耿的感情表露,诸葛亮临危受命,局势很糟糕,刘备临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蜀地被困一隅,后主刘禅偏好佞臣,可是他却以一人之力,在尽力弥补,最终累死,也不忘报刘备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匡扶汉室。
他的《诫子书》写给他儿子的,很有教育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很有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进去东西,必须静下来,如果志向远大,就必须淡泊一些,不能整天为一些小事情而浪费自己的精力,不能为一些小钱财去放弃自己的理想。
三国,魏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吴占地利,拥有长江天险;而蜀占人和,而我认为人和,离不开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国也是朝争不断,内斗不已。
预示着三国结束的事件,我认为是从关羽不听调度,败走麦城,被杀开始,到刘备冲动发兵东吴,大败而归,病死。众所周知,三国实力,魏国最强,蜀国、吴国位列第二、第三,就是刘备冲动发兵东吴,两国大打出手,结果导致排名第二、第三的蜀国、吴国均是元气大伤,即使联手也最多和魏国打个平手。可以说,从刘备病死,诸葛亮掌权开始,就预示着魏国将要统一全国了。诸葛亮是一直苦苦支撑,最终无力回天,病死五丈原。所以李治对于诸葛亮是特别佩服的,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是和蜀王李恪一起,来到了蜀相祠。李治当场就写下了两首诗:
《蜀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