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日三省吾师),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冯玥在哪儿?其实连冯玥自己都不知道。
她只知道抬起头三寸左右极目远眺,可以从一个小盒子般的窗子里看到几个老旧的红色屋顶,她揣测是某个倒闭的主题乐园附近。而再看,再转回房间就除了床以外什么都没有了,空空荡荡的房间里就只有她一个人。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她揉了揉太阳穴,不敢置信自己什么时候走到这种田地。
门被敲了三声之后,有一个穿着护士服的护士进来,冯玥盯着她,而那护士则逃避着她的眼睛。
“你们这样囚禁一个正常人是犯法的!”这句话冯玥说了五天了,但那护士依旧只是量了量她的血压,又准备沉默的出去了。这次冯玥使足了力气,勒住那护士的右臂:“放我出去。”
“只要这一个疗程做完,就放你出去。”那护士还是那句话。
“我没病!”冯玥觉得自己再被这么关下去,就算没病也会被弄成精神病。
那护士也说得坦然:“我们这也只是心理干预。”
这是一座离H城数百公里远的乡下的一座“网瘾以及其他心理干预”中心。大概自互联网开始运作开始,人们就觉得这玩意儿让不少青年人沉醉其中太可怕,便产生了“瘾”的说法。而在中国就更把“网瘾”看成洪水猛兽便像遏制儿童玩弄电子游戏一样(题外话一句,电子游戏机在中国的销售禁令终于在日前解除)一样制止这新生事物。也就让不少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切断网瘾的机构就像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暧昧的出现了。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虐童等新闻,好些纯遏制网瘾的机构生意开始青黄不接。而冯玥现在身处的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为此绞尽脑汁之后,便大笔一挥加上了“其他心理干预”几个字。可惜因为经费不足,便也就只在H城的几家名不见经传的,老年人才爱看的报纸上发了广告。不过既然是广告,这负责人只能随便杜撰,写得越神奇越吸引人越包罗万象越好。其中一则便是讲一个男青年忽然对另外一个男青年产生了不应该产生的情愫,在“网瘾以及其他心理干预”中心的帮助下,幡然悔悟,最后和中心某员工小李喜结良缘生出个大胖闺女的好事儿。
冯世昌退了休之后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报纸。一来因为冯玥那差点结了的又散了的婚事让人看了笑话;二来时不时的总是会有白目的人讲冯玥和和女学生同进同出的事儿让他生气。一不开心他便不再参加任何老人活动,一心一意的埋首于故纸堆当中。那日他在某一老年报上看到这则广告,没有动声的看了好几次后便小心的折了起来。
而那段时间,正好冯玥开始频频的往家跑的开始。大概是冯玥自己住在以前两个人住的房子里实在太寂寞,再加上孟佳荷的电话又不那么频繁,冯玥从孟佳荷走后虽然把生活重心使劲的往自己身上移,但终究不算成功。常常会在一个人吃晚饭的时候发呆,一个人睡着又在午夜醒来的时候发呆。直到有一次周兰打电话说冯世昌最近小病小痛越来越多,让冯玥有空回家带她父亲去医院看病开始,她便常常住在家里了。
冯世昌常常在饭桌上试探冯玥的想法,希望她明白两个女生在一起想要长久总是不靠谱,不然就说当初的谁谁谁现在跟了谁谁谁之后一生安乐。冯玥每每听到这事儿就把这几年来从孟佳荷学到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总是能慢吞吞的吃饭,死活不搭话,憋急了也就用一声“啊?”作为反问进行总结。
她以为,这是对付她依旧不死心的父亲的最好办法,毕竟甘地不是也让印度得到解放不是。
可是冯世昌并不吃这一套,他想了又想,踱步又踱步。终于在一个星期之前,在睡前把那张报纸递给周兰,表情颇为沉重:“你觉得这玩意儿有用没用?”
周兰看了一眼冯世昌,想说点什么又忍不下心反驳这已经老到脱相的丈夫,只能道:“应该是可以试试吧。”
“我也觉得。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得到周兰的首肯让冯世昌颇为兴奋,他忙转过头对周兰道:“你去你们医院弄点镇静的,我已经和那中心说好了。只需要半个月时间,我们家女儿就能脱胎换骨再世为人。”
于是乎,第二天周兰炖了一锅鸡汤作为晚饭。
而冯玥喝的是第一碗,也是唯一的一碗。
作者有话要说:“作”什么的,随风飘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