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八十三章 北伐前奏(一) (第1/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国之蜀汉再起),接着再看更方便。

见陈震提到西陵,上大将军陆逊痛陈厉害之言言犹在耳。

孙权记得,当时陆逊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西陵地处大江下游,滨临魏蜀两国边境,事关荆州成败。

陈震看着殿上大惊失色,交头接耳的东吴群臣,又回响起临发时刘永对他的嘱咐。

“东吴镇守荆州的一半兵力便驻扎于西陵,吴国荆州守将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对夷陵防线的经营上,要知道,吴汉早已结盟,诸葛瑾、陆逊还煞费苦心经营夷陵防线做什么呢?这个答案卿知道吗?”

答案昭然若揭!陈震当然知道,防备国朝再次东袭荆州!

面对陈震的提议,孙权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早在夷陵之战时,陆逊就对他讲过:“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

孙权对西线的防御也历来重视,他分宜都郡设立建平郡,布置军事要塞,这就是所谓的“西陵、建平,国之蕃表”的由来。

对于如今陈震提双方互撤边境军队,孙权抱有深深疑虑,永安对西陵居高临下,更兼有顺江而下的水利,裁撤军队之后万一西蜀再玩一手“白衣渡江”,则东吴危矣。

见孙权满腹疑云,避而不答,陈震又拱手道:“作为回报,敝国亦将裁撤永安同等数量军队以示诚意。”

孙权摇摇头:“贵国扼险居高,占据地利,我国只得增兵戍守,以人力补足。裁撤边军无益于吴国国事呀。”

陈震对于孙权会出言拒绝毫不意外,沉吟着道:“天下十三州一部(司隶校尉部),臣敢请吴皇陛下,哪个州是最关键最敏感的呢?”

“荆州!”孙权完全不作考虑,脱口而答。

“不错!”陈震抖抖衣袖,侃侃而谈,颇有一翻指点天下、激扬文字的气势。

“荆州北接宛城、洛阳,直插曹魏腹地许昌。西连巴蜀,是入蜀的东部必经之地。东临吴会,对东吴有顺江而下的优势,同时,荆州又是汉水、大江的交汇处,是水军的用武之地。”

陆逊接口凛声道:“正因为荆州实乃天下中心、兵家必争之地,敝国才万不敢裁撤西陵驻军!”

“承蒙上大将军所言,荆州是天下的枢纽,谁占据荆州谁就掌握了主动。”陈震瞥向器宇轩昂、仪表不凡的陆逊,顺口道:“也正因如此,敝国故前将军关羽才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围曹仁樊城,逼降于禁。使曹操有迁都避祸之愿!”

“而贵国占据荆州后,却放弃从荆襄出击宛洛的路线,屡次妄图突破扬州合肥一线,即便有中路北伐,也多是偏师进攻江夏。但是,合肥要塞易守难攻,江淮平原又利于魏军骑兵,因此贵国这一路北伐其实也很困难。”

见陈震对东吴战略方针了解的如此透彻,孙权暗暗心惧,慌忙道:“敝国这样做自然有敝国的目的,所谓‘守江必守淮’,敝国屡次从东路北进,为的是巩固大江防线,避免淮南养成气力。”

陈震厉声驳斥道:“也正应如此,吴国的北伐路线从一开始就错了,应当是荆襄向宛洛为主,东出淮扬为辅!”

主伐宛洛,次伐淮扬?!!

陈震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足够了,不想图穷匕见,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东吴君臣齐齐作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北海无碑 军医穿越:纨绔太子妃 我在民国 天籁之音口琴上的泪滴 春秋霸途 暴君之吻 血性男儿:边关兵神 我在火影成立夸夸教 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 大唐小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