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一百节 君臣奏对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铁血铸新明),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此,像这样关于朝廷决策的大事,也不知不觉询问他的意见。

秦浩明没有冒然立马回答,而是仔细组织语言。

其实他知道,这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还涉及到政治,跟大明的体制有关。

明末农民大起义全面爆发之后,牵制了明朝几乎所有的军队,大明用尽了剿、抚手段均无济于事。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武装严重危胁着明朝的统治,对此大明已经难以应付,同时它还要发兵应付辽东战事,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所以才有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之说,历史也证明他的正确性,最终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投缳自尽。

必须要说明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的他们造反,使战争持续了近二十年。

不仅对大明王朝旧有的制度和统治秩序造成了重创,也破坏了战区内各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明末农民战争的战场,一方面人口伤亡众多,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再生产链条断裂,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衰落的状态。

另一方也把大明最精锐的将士消耗殆尽,同时还有财力物力。

可以说,正是农民军耗尽了大明王朝所以资源,以至于再也无法统一组织起来对抗建奴的入侵,最终导致农民军和大明一起被清军消灭。

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鞑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可以夺取大明的天下,甚至是在入主北京城后。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女真鞑虏在多尔衮的带领下,第一次穿过当时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山海关进入中原,并顺利占领北京。

几乎全体鞑子依然不太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征服整个明朝,只是打算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

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海山,可无后患。

鞑虏多尔衮虽然没有采纳这种目光短浅的建议,严格按照皇太极的遗志立即从沈阳迁都北京。

但雄才大略如他,也不敢奢望能够进一步征服整个天下,其本人也亲口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尔”。

可是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其实还不是在大明王朝的自身上。

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

宗室诸王、勋戚、太监也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可是他们占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却不要为大明承担任何责任,缘何不要灭亡?

这些事情他虽然知道,可跟崇祯根本无法言明。

秦浩明的脸色精彩至极,蹙着双眉,一会怒一会悲,却唯独没有喜色。

崇祯也不催他,自顾拿起一块宫廷糕点,放在嘴里。

他也没有指望秦浩明给他惊喜,这个问题,多少内阁重臣,名人士子天天反复讨论,也没有一个具体章程,不过满问罢了。

“皇上,此事微臣没有考虑过,但有一个临时的怪招,或许能解决一些暂时性的问题。

但请恕臣无罪,微臣方敢说出?”

秦浩明反复思虑好久,终于下定决心搏一把,虽然他知道可能性很小,但做到无愧于心即可。

“咦!快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大明从来没有应言获罪,秦爱卿请尽管说,朕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崇祯闻言大喜,毫不在意的挥挥龙袍,示意秦浩明把对策说出来,哪怕是暂时性的注意。

实在是对反贼无可奈何,动摇了大明的根基啊!

至于建奴,不过是蛮夷罢了,待数年之后,敌国渐衰而我中原盗贼止息,便是解决他们的时候。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火蓝战魂 帝王独爱,医后古颜月 仙师三国 三国之召唤女将 傻王爷的绝世王妃 魅影重重 枭起传 国王是怎样炼成的 大国之疆 侧妃不乖之战争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