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红尘如晦),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正在烛灯下临着字帖,听见窗口的动静头也不抬,除了他再无旁人,他含笑凑了过来,念出她临的那一句话,“游子心所系……”
后一句她停笔顿住了,染了墨的毫尖在笔洗中涤荡,墨色就一圈一圈地晕开,息何的声音有些愉悦,“是,臣的故里确实是在河东道,当年被国师寻得,亦是在那里。”
那年河东道还是受了雪灾,路边尽是冻死骨。他是河东人士这一点晓得的人不多,但是只要用了心思去打听,也还是能打听到的。她在意他的过往,这令息何尤为欢喜,无论她是出于何种心思,她总算是将他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令仪打了个呵欠,神色懒散,她早松了发髻,长发如数挽在一侧,显得温软而散漫,她挑起眉看他,“座上让孤很是难办呢,这下更是坐实了孤好男色的名声,即便是身负皇命也不忘寻欢作乐,日后被御史台参去父皇那里,遭罪的可是孤。”
“这样不好?”息何捡起她搁放下的笔,“人无完人,殿下在蜀地是碌碌无为的一介庸人,一回长安便大展拳脚,这才会教人起疑。臣为殿下添一些缺憾,好让殿下在旁人眼中显得有机可乘,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殿下危及到了他们。”
他字字句句都是为她着想的话,说来也当是这样,人之所以为人,其性情里必定会有些缺憾,譬如令姝的骄纵,皇帝的多疑,皇后的善妒,并非所有人都是远离红尘俗世的仙人,花落风气都会惹人感怀,她若是表现的太过完美,必定会引起旁人的嫉妒与疑虑。
倒不如造出一个癖好来,正好眼前有个绝佳的人选,息何笑道,“况且臣离开河东道这么久,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然而河东道的灾情远比节度使所呈报的要严重得多,才踏入河东道的地界,凛冽的寒风就从车帘隙缝间吹了进来,息何略略掀开车帘去看,就看到漫天风雪中令仪的身影,遗世独立。道口间设了关卡,派有重兵把守,将领看到令仪与随行军队的到来,立马上前来向她行礼,“参见殿下。”
“郑将军请起,”她虚抬了手,看向关卡那头,“这是怎么回事?”
将领名为郑起,是地地道道的河东人士,皮肤黝黑,生得浓眉大眼,很是憨实的模样,他对令仪抱拳,“回禀殿下,河东灾民蜂拥而至,欲入关内避难,明府下令让末将把手好城门,不允这些难民随意进出。”
令仪皱眉,“若不让灾民入城,那他们又有何处可供休憩,时节本就严寒,是要活生生让人冻死在城外?”
她怒时的带着骇人的厉色,赵起有口难言,“这是明府大人的意思,末将也只能听从……”
往实里讲,河东当属他故里,河东的灾民都能算作是他老乡,若不是要遵从顾明府的指令,他早就开了城门,降雪这么多天来,冷得鬼也寒颤,谁知道外面冻死了多少人,是不是尸骨累积成山,这些都不是他们要管的事情。只能知道的是这些灾民慌不择路逃来,早被饥寒折磨得理智全无,要是放入城中来后果不堪设想,蒲州小小地界怎么纳得下人数这样众多的灾民,只能把他们拒之门外了。
赵起看她眉头越皱越紧,以为她是在担忧无法出城的事情,立马进言,“殿下不必担心,稍后末将便让人替殿下开道,不会耽误殿下的行程。”
她咬唇不言,只能由裴英开口,风雪中将军大氅紧拥,沉声道,“有劳了。”
哪里赶受这一句有劳,这一列都是从长安来的人,身负皇命,往河东州府押送赈灾物资的,赵起也有满腔忧国忧民的心思,转头便朝戊守在城门前的将士喝道:“开城门!”
风雪越发大了,赵起要提足了劲儿才能不使自己的声音被这寒风吞没,封闭的城门缓缓被拉开,发出古旧的吱呀声,艰涩而绵长,令仪站在凛冽的风中,寒意覆盖了她的眉睫,城门越敞越开,赵起的神色便越发戒备森严。
他咬了咬牙,对令仪道,“殿下还是入车内去罢,暴民太多,恐伤及殿下。”
裴英也道,“也是,阿蔷,你回轩车里去。”
却得到了她毫不犹疑地回拒,她背脊笔直,微微扬起了下颌,“孤就在这里,等着赵将军替孤开道。”
赵起额前渗出冷汗,转瞬就是冰冷一片,他躬首,“末将领命。”
城门大开,令仪抿着唇往前看去,看见的那一双双眼中尽是冰冷的绝望,突然人群中暴发出激动的呼声,“城门开了!大家快冲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