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的这个问题着实让萧盼盼有些为难了。
因为这个男人,在他的所处的时代下,真的做到了极致。
萧盼盼沉默着,她在思考某种可能,某种让唐朝在贞观年间就实现一次大蜕变的可能。
只可惜,她越想越觉得难度巨大。
因为比起秦始皇不得不面对的形势所迫,和朱棣时代的顺理成章,作为千秋帝范的李世民其实能做的大事反而不多。
她开始在大脑里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她需要让这位千古一帝明白一些事,至于他愿不愿意去做,就不是她这个普通小老百姓能多嘴的了。
长久的思索后,她终于开口说道,“说真的,您这个皇帝当的很完美。在您所处的时代,您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除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可以推进外,国家大政方面,能推进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李世民听懂了萧盼盼的画外音。他很想知道那个不多的空间是什么,不过他很有耐心,只是先问道,“哪些具体的项目?”
“就是之前给其他皇帝总结的那些提议,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动一下,特别是羊毛产业和煤钢联合体。”
李世民心中高兴,随即立刻问道,“所谓的推进空间是指什么?”
萧盼盼沉吟片刻,说道,“第一是府兵制的主动改革。”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格外吃惊。
“你们对府兵制的顶层设计,原本是兵丁从富强之家出,劳役从普通家庭里来,但介于大唐立国时的战乱,到您主政时的开疆拓土,使得这种构想一直没有真正落实。”
“好在唐初的社会环境还算不错,比如有大量的荒田掌握在皇家的手上,所以还能保证均田制的推行,同时军功上升通道没有贬值,故而保证了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没有崩塌。”
听到这的李世民有了不好的预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是必然会崩溃的。”萧盼盼顿了顿,“事实上,到了唐高宗时期,就是您儿子继位后,府兵的身份就开始贬值了,因为他们除了要作战之外,还要大规模的承担徭役任务。与此同时,他们的特权待遇也开始下降。”
听到这的李世民不由得一叹,心中不禁感慨,怎么每一个王朝都是这样。
“府兵制的缓慢崩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被动的募兵制开始推行。而这种被动的募兵制,又是安史之乱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李世民神色一拧,安史之乱!他不喜欢这个名词。
作为皇帝和统帅,他能理解这个名词的分量,于是他连忙追问什么是安史之乱。
“这正好关系到第二点,东西对立。”
萧盼盼回答道,“这是历代王朝都要面对的情况,不是东西对立,就是南北对立。”
朱棣的眼角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这本质是地区经济发展后必然出现的局面。历史的治理逻辑是,如果一个王朝的首都并不在这个朝代的经济中心,那就必然要重用该经济中心出身的官员,作为当地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比如之前说的,明朝的朱棣必须重用南方的文官。”
李世民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但你们李唐很难做到这一点,根源在于关中本位的统治逻辑。”
“果然……”李世民低声呢喃道。
“唐朝的统治基础,是发源于西魏北周的关陇贵族集团,这样的政治结构,天然的对曾经东魏北齐所在的河北抱有敌意。于是从开国以来,唐朝的国政就对河北颇为苛刻,这就使得河北士民对李唐有着严重的离心倾向。”
朱元璋在遥远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认同。
萧盼盼无奈摊手,“东西大和解,在历史遗留问题,跟政治结构失衡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的经济开始大规模发展,甚至到了唐中期,出现了河南向河北的大移民。”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那时的唐朝统治者其实已经没有应对的方法了。更加无解的是,朝廷不仅难以应对,而且还要继续加重对河北地区的投资。”
“为什么?”李世民连忙提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