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胸怀千万里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凤眼菩提),接着再看更方便。

佛陀认为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是快速的,一如唿吸一样,一口气唿出去,吸不进来,就是下辈子了。这是人命的无常,也是人命的实情。此外,佛教里认为世间一切法一切相都是无常,并无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所以佛陀说:“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无常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无常不是贫者才能感受,也不是富者所专有,权势再高的人,自认为可以控制一切的人,最后也要在无常中俯首。在这个世界,每一生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分钟每一秒,乃至每一万分之一秒,都是无常。

看清楚人生的无常,是一个人能否生智慧的开端——观照天地是无常的,世界是无常的,只有观照自己的心性,在无常中觉悟,才能迅速地证得圣道,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无常的快速,和无常的普遍,佛陀在《坐禅三昧经》里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比喻:

如鹿渴赴泉,已饮方向水; 独师无慈惠,不听饮竟杀。 痴人亦如是,勤修诸事务; 死至不待时,谁当为汝护。 人心期富贵,五欲情未满; 诸大国王辈,无得免此患。 仙人持咒箭,亦不免死生; 无常大象蹈,蚁蛭与地同。

无常的快速就像一只口渴的鹿跑到泉水边,才向着水想喝的时候,就被无情的猎人射杀了,竟不让它喝完最后一口水。

因五欲而想追求富贵的渴望,连大国王都不能免;天上的仙人虽会念咒,同样不能免除生死;可是当无常的大象走的时候,国王、仙人、蚁蛭,都和土地没有什么差别呀!

无常也是佛教见到的人生实相,面对无常,唯一的方法是警觉到这无常的可怕,让恒常的真我——佛性——从长睡中醒来。 <h3>冲出痛苦的重围</h3>因为无常,人生里就少有长久的快乐,在短暂的人生快乐中,背景正是长期的人生之苦。

人生为什么是苦的呢?

早在佛陀还是王子的时候,他从南门走出,看到许多容貌憔悴的老人,步履蹒跚,非常痛苦;他走出东门,看到许多生病的人在路边*、辗转反侧,非常痛苦;他从西门走出,看到有人死了,其家人哀哭悲痛,神色凄惶,非常痛苦。这些,使他警醒到人生是苦,出离修行,希望能找到一条脱离苦的道路,后来他先找到老、病、死的原因,就是出生。

佛陀在证道以后,把生、老、病、死当成人生身体上基本的苦,再加上爱别离(和所爱的有生离死别)、怨憎会(与所恨的人偏偏相聚)、求不得(想要的东西求不到)、烦恼炽盛(被烦恼之所燃烧)四种精神的苦,称为“人生八苦”。

这八种苦,只要是投生为人就不能避免的了。

也许有的人比较迟钝或比较有福报,感受到比较少的苦,但苦的本质是一样的,人生里当然也有一些乐的成分,却因无常使得快乐不能长驻,快乐的消失也是一种苦。

所以在苦的层次上又分成三种,一是苦苦(就是任何人都感受到的苦,像前面的八苦);二是乐苦(就是快乐败坏的痛苦);三是行苦(警觉到人生是苦的修行生活也是苦)。把这三个层次放在人生的层面,则没有人能有真正、永远的快乐。

人生是苦也是无可如何的真实,这种观点并不表示佛教是悲观的,而表示佛教能彻见人生的实相。

面对人生的苦痛,佛陀提出解决的唯一道路是苦(人生的本质上苦)、集(爱欲相应是苦的聚集)、灭(要离苦就要灭掉爱欲的染着)、道(这是解脱人生之苦唯一的道路),这称为“四圣谛”,也可以说是修行者的四个真理。 <h3>烦恼中生出的菩提</h3>接着,人生的实相是烦恼。

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有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只是个极小的数目了。

佛教因为这种种烦恼,也生出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来对治烦恼的。

八万四千的数目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佛陀一代教化共有三百五十法门,每一法门各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共有二千一百法门。这二千一百是各分为对治食欲、嗔恚、愚痴、等分(贪嗔痴平均的烦恼)四种,合为八千四百,乘以十,就是八万四千了。

八万四千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概数,是表示烦恼之多无量无极。但烦恼也可以大别为两种:一种是根本烦恼,就是能扰恼有情身心,使其颠倒的烦恼。一种是随烦恼,就是从根本烦恼的作用,产生反应的烦恼。

在“唯识”里,根本烦恼共分十种:贪、嗔、痴、慢、疑(以上五种是生活带来的烦恼)、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是知识带来的烦恼)。

随烦恼共分二十种:忿、恨、恼、诳、谄、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五种知识带来的烦恼,也是现代人多于古代人的烦恼,“身见”是对于自己四大五蕴假合的身心以为实有,产生我执的烦恼;“边见”就是偏见,有的人执着自己的身体不灭的常见,有的人执着死去后一切都幻灭的断见,偏见曾给人带来烦恼;“邪见”就是认为没有因果,以及违背正道的见解;“见取见”是执持自己的身见、边见、邪见而与人斗争的迷执;“戒禁取见”则是随着诸种邪见而产生的戒律之烦恼。

这么多的烦恼,使我们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烦恼,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辛,都是不能避免的。佛陀告诉我们,人生里的烦恼既是不能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化烦恼为菩提”,不但不被烦恼所障碍,反而转烦恼为菩提,使自己在烦恼中觉悟。

在烦恼里到觉醒,才是人生里烦恼的真义! <h3>无限的开展</h3>关于人生是有限的,我想,到了中年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因为到了中年的人,至少都经验了人生的失败与人的死亡。人的死亡使我们知道了时间的有限,使我们“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的失败使我们知道了环境与空间、机会的有限,使我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生的有限,我们若从放大的观点来看,是无常的一种,是沧海一粟,而整个地球何尝不是有成、住、坏、空的过程呢?在《光明童子因缘经》之中说:“星月可处地,山石可飞空,大海可令枯,佛语诚无妄。”星月、山石、大海是可变而有限的,何况是人呢?

当人体会到人生有限,往往有两种非常不同的反应,一是贡高我慢,认为自己能掌握人生,更进一步掌握别人的人生;一是自暴自弃,对人生感到无望,以致放弃了人生。

这两种都是错误的人生态度,对傲慢的人,《法句譬喻经》里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在《华严经》里形容,这就像一只老鼠,它手里拿满了东西,就向别人表示自己能拿很多东西,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对于自暴自弃的人,《百喻经》里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是说有一个养牛的人共有二百五十头牛,有一天被老虎吃去了一头,那个养牛的人很伤心地说:“我已经失去一条牛,已经不是全数,还要这些牛做什么?”然后把牛全部赶到悬崖,推到坑谷里,全部杀掉了。这不是很愚笨的行为吗?

因此,面对人生的有限,我们的态度应是不卑不亢,不忧不喜,坦然自在,佛教的目标是在教我们解脱人生的有限,从自我的佛性做无限的开展,唯有我们体证到壮大无畏的佛性,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

一般人要过佛教徒的修行生活自是非常困难,不过如果我们从人的立场来看,一个人若能常想: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有智慧?比昨天更慈悲?比昨天更自在?比昨天有更好的道德?比昨天更接近于心性的完美?这也就非常的不易了。 <h3>唯一的道路</h3>人生,我们的人生,竟是这样在因缘中轮转!是这样容易堕落!是这样无常!是这样苦、这样烦恼、这样有限!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因此,我们对人生的改造,如果从外在、欲望、名利、世俗的成功开始,是非常靠不住的,唯有从心灵的改造,从寻找真我、觉醒佛性来改造,才是可靠的。

我们常说中国民族是“上下五千年,胸怀千万里”,胸怀千万里确是人生唯一的道路,当我们心胸完全开展、自性完全开悟,则因缘、堕落、无常、苦痛、烦恼、有限也都在我们的包容之中了。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日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144O6.jpg"/>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囚笼难再逃 顶级怪谈养成 穿越后,我男女通吃 沈少的温软玫瑰有点冷 开局贝利亚,抢一些女主不过分吧 陆总别虐了,您才是白月光的替身 五年后,她携子下嫁千亿总裁 开局救下退魔巫女,我的万界之旅 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 快穿:这个炮灰不仅强,还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