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不是忽悠人吗??
“你啥意思啊!咱们是谈婚事,不是卖土豆地瓜,你以为干啥呢,这还能讲价啊?”
田秀平斜着眼睛满不在乎地瞥了她一眼,“咋?我实话实说没我们家拿不出来,你还想咋的?我们老燕家没到全家饿肚子,拿出粮食让老五娶媳妇儿的道理来。”
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老燕家拿不出来那些粮食?全村儿最能踏踏实实掏出粮食的就是他们老燕家了。
谁让他家存粮足。
现在拿不出粮食来,明摆着在糊弄傻子。
“哎哟,老沈太太你别动气,确实拿不出,你不知道,我们家老幺金梅找这个工作是花了粮食的,老三上学读书也是要粮食的,咱们家现在年年还欠着外头粮食呢,哪有乡亲们眼睛里看见的那么富裕哟。”
田秀平睁着眼睛说起瞎话来,倒真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弄得胡春花一愣一愣的。
自作孽不可活,胡春花当初为了让沈翠兰能嫁到老燕家,帮着沈翠兰用了各种法子,后来还使出了美人计才让那个木头疙瘩坚持要娶她闺女。
谁知道竟然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还是因为那个倒霉催的,才让自己平白少了那么些粮食。
能怪谁呢?
当然怪田秀平啊!
最后两家人就最终敲定了双方儿女亲事。就定在下个月初在村儿里摆酒,到时候好好儿热闹一回,田秀平还给县里上学的燕建学传了消息。
因为燕建学想要多学习就推辞借口不回来了。
这事儿让田秀平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就在月底,赵春芳发动了,这才打消了田秀平心里持续了好久的不开心。
赵春芳折腾了一个下午,到了太阳落山都没能生出来,时日上算,有一些早产的,估计是农忙的时候赵春芳一点儿都没偷懒,每一下镰刀锄头都使得极为用力,导致孩子迫不及待要出来看看秋收后的景象。
老燕头儿时全家最开心的那一个,因为赵春芳生下了一个闺女。
这是老燕家孙子辈儿的第一个女孩儿,前头有三个臭小子,女儿自然显得金贵些。
老燕头儿出了名儿的疼女儿,连带着疼爱孙女儿。
前头的铁蛋、顺子、柱子都不见他稀罕,可自打小孙女儿落地,就把他稀罕得不行。恨不得和田秀平一块儿抱回自己屋里养去。
老燕头儿这回因为小孙女儿,连带着对赵春芳的待遇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田秀平亲自在里屋帮着哄孩子,老燕头儿在灶间给做糖水鸡蛋。
“让老大家的想吃啥开口,能办到的都给办,奶水得充足。”
赵春芳受宠若惊,晚上睡觉睡不着,也不敢睡,让燕建国打自己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在那做梦。
不过赵春芳也争气,生完女儿,缓了一天,就能麻溜利索地坐起身来给女儿喂奶,而且是奶水充足,只多不少。
一天一碗糖水鸡蛋啊,鸡蛋啊,谁奶能不足?
老燕头儿思来想去给小孙儿叫个啥名字,后来还是找了燕金梅,毕竟燕金梅是家里为数不多初中毕业的,还在公社小学教书多有文化啊。
燕金梅看着小侄女儿这么受宠爱,就给起个名字叫“明珠”,掌上明珠的“明珠”。
老燕头儿拍着大腿叫好,顺带着给起了个小名儿叫阿宝。
赵春芳一生孩子,家里自留地的活儿多半就剩下老大和老儿两口子加上老五了。老二媳妇儿怀着孕,不能多干,燕建文和沈翠兰的婚事摆酒席的事儿就没人帮着张罗。
一直拖到了摆酒的前两三天,田秀平才带着告了假的燕金梅一块儿去置办东西。
房子就是老五住着的那一进,现成儿的,用不着再去盖。反正老三早就搬到了老两口儿的里屋去住,压根儿也不会再回去住。
屋里的床单被罩都是事先老大结婚之后,田秀平给兄弟四个人都准备好的一模一样儿的份儿。只要从柜子里拿出来,套上去就成了的。
她带着金梅去县里搞采买,也主要是去买办酒用的食材。
农村摆酒讲究有肉才阔气。可不年不节,一般很少能有肉,这个年代家里又都没有冰箱,有肉也是按照天气而定,赶着吃完,留不得的。
就算是到县里去卖肉,没有肉票也铁定是不成的。
老燕家的人都是在村儿里种地靠着种庄稼换粮食,拿工资的除了公社老师燕金梅就是身在文工团的燕金桂了。
上哪有地方能拿着肉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