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清话事人),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郁最近很累,每天有看不完的简报和账册。
杜仁在长兴县镇守,那边太重要,不能调回他。范京在吴县当典史,做的风生水起,也不适合调回。
他俩本是最合适的大总管人选,擅长物资、调度、生产。
刘武天天泡在船上,带着战船在太湖训练。
林淮生每天督促火枪队训练,吃住都在训练场。
刘千就像个狐狸一样,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猫着。
其余还有一堆手下,都是偏向武官,不懂文事。
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杨云娇。可好多事,她没法做主。
所以,李郁只能自己咬着牙坚持了。
“长兴水泥厂,正式投产半个月,估计本月产量20万斤?”
“不够,远远不够。”
李郁心想,一袋水泥就百斤左右了。
20万斤听着吓人,实际上就2000袋。
……
“爷,您是想用水泥筑城?”
“不,是修筑小型堡垒。”
李郁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了她。
“根据我这段时间的研究,传统城池的青砖夯土超厚城墙,无可替代,非常耐毁伤。所以在筑城方面,垛口可用水泥加固,但城墙不必改变。”
“奴家明白了。”
“我说,你写。水泥厂规模远远不够,此产业并无技术含量,属于极度消耗人力,和资源的行业。当投入重金,雇佣更多人力,将产量提高至少5倍。”
“长兴县衙过问,如何解释?”
“就说是为河道衙门准备的修筑堤坝的材料。”
“杜先生还提了一件事。”
杨云娇突然愣住了,犹豫不决,
“怎么了?”
“杜先生说,刘阿坤和那位甄氏小姐,怕是有私情。”
李郁愣了半天,爆出一句粗口。
甄氏现在是有夫婿的,乃是长兴营游击。
刘阿坤这夯货给人家戴了帽子,怕不是要节外生枝。
“告诉杜仁,赏阿坤50军棍,把这事手尾收拾干净了。”
而此时,刘阿坤蹑手蹑脚的走进了一户宅子。
两个丫鬟看见他做贼心虚的模样,捂嘴笑了一下。
赶紧把门栓上,轻声说道:
“坤爷,小姐在后院呢。”
“哦,哦。”
刘阿坤解下腰刀,扔给一个丫鬟。
Duang,
丫鬟被击中,倒地哭唧唧。额头上一个大包,流血了。
“哎呀,我当是在军营了。”
刘阿坤不好意思的搓搓手,犹豫着要不要从地上抓把灰,帮止血。
甄氏听见动静走出来了,随手拔下一根簪子:
“去找个大夫。赏你了。”
“奴婢一点都不疼。”
丫鬟开心的接过簪子,轻快的走了。这一根簪子,少说值50两银子。
甄氏看着刘阿坤,噗嗤一笑:“瞧你,怎么这么鲁莽?”
“嘿嘿,嘿嘿嘿。”
“本想和伱彻底断了,可惜奴家~”
哎,甄氏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那小模样,惹人怜爱。
然而,刘阿坤嘴笨,不懂怎么安慰人。
“死鬼,你还在等什么呢?”
傍晚,
马车里,甄氏掀开帘子,看着夜幕。
摸着良心说,自己也不想维持这段孽缘的~
可是吧,就好比私家车。
你若是开惯了2.5,再开1.2,就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总怀疑出了机械故障。
一脚深一脚浅的,晃得人头晕。
……
西山枪炮厂,
在张铁匠父子,还有一众匠人的攻关下,产能不断扩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利用这套机床,制造出了更多的简易机床。
虽然说,精度,效率都稍逊一筹。但是却解决了一个规模生产的问题。
迈出了一大步!
张老爹喜滋滋的讲解:
“机床主体用的南方铁木,此木堪比生铁,坚固无比。”
“其他用的是铸铁,耐磨,不易变形。”
“钻头最头疼,老陈亲自监制的硬钢。损耗速度太快了,一天要废几十根。”
李郁盯着这个简易机床,很欣慰的赏赐了所有参与的工匠,从100两到5两不等。
“那边是新建的车间,放置这些机床。”
“这些是靠什么驱动?”
“原本是想用水力,但是西山岛这边不方便。只能靠人力了。”
“能带的动吗?”
“有简易齿轮传动装置,速度慢了点,但是能钻枪管。”
“那就好。”
……
李郁拿起一杆新制成的燧发枪,肉眼可见,做工略差了一些,但是不影响使用。
他掰开击锤,扣动扳机,咔一声,闪出火星。
“这就是杜先生从长兴送来的那批燧石。”
“和我们重金外购的燧石相比如何?”
一直跟随在后面的李小五立马接话:“我和几个弟兄试过。外购的能打30次。长兴燧石,20次就必须换了。”
李郁点点头,这点缺陷,可以接受。
20次点火寿命,能够支撑一次战斗了。
他尝试了一下换燧石的过程,倒也挺快的,
中间厚,两侧薄,夹在鹤嘴钢片之间,
不过,燧石的大小厚度都需要考虑,否则会出现打不出火星的情况。
“找一些妇人,孩童,集中培训一下,加工燧石。”
“遵命。”
长兴那边送来的,都是原石,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可用的枪燧石。
燧发枪的使用,也是相当繁琐的。
但是比火绳枪的最大优势是,没有明火,枪兵们可以挨着,紧密列队,增加火力密度。
若是火绳枪站的这么密,怕是要引燃旁边队友的火药袋。
……
军装,靴子,仓库里已经堆积了2000套。
携行载具,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火药,铅弹,燧石,猪油,简易维修工具。
最近还有一项严峻的生产任务,刺刀!
准确说,是50厘米刃长的三棱刺刀。
众多火枪兵,都一致希望能够配备近战武器。
大规模作战,可以有冷兵器军团的配合。
可小规模,遭遇战呢?
火枪一发打完了,很可能敌人就到了面前。枪上有刺刀,就有底气。
刺刀的固定是个难题,涉及到加工工艺。
卡榫是暂时指望不上了,所以采用了折中的方式。
圆环套在枪管上,刺刀尾部是扁平的,恰好楔入木制枪身中。
尾部有一圆孔,枪身对应也钻一孔,钉入铁钉固定。
好处是刺刀固定的很牢,坏处是麻烦。
西山枪炮厂,不养闲人,从早到晚,噪音不断。
张老爹经常背着手,满意的视察他的事业。
山谷里绵延1里的车间,还有外面,多家配套的作坊,非常有成就感。
他经常和底下匠人说:
“你们就这么点三脚猫手艺,幸亏是赶上了好时代,啥都靠机床。”
“要搁在老夫学徒那会,师傅能把胳膊打折了。”
……
他从木箱里,拿起一根刚完工的刺刀,
看着表面的刀痕,摇摇头:
“太粗糙了。”
“爹,李爷说,不必过于精细。武器都是战场的消耗品。”
“话是这么说,可多年的工匠精神,不允许我赞扬这样的手艺。”
张满库瞥瞥嘴,心里颇不以为然,不过还是问道:
“李爷说从南方采购了5万斤成品钢铁,啥时到?”
“下个月应该就能到。”
“那么多钢铁,怎么运来的?”
“这是机密,你不该打听。”
张老爹傲慢的语气,激怒了儿子。
张满库忍不住揶揄道:“搞的好像你啥都知道一样。”
张老爹得意的昂着头,嘿嘿笑着:
“小子,你的级别还不够。我知道的机密,多着呢。”
“那你和我讲讲?好多人说李爷在东海有一支水师,是不是真的?”
“无可奉告。”
小张是真气了,问道:
“难道我还会泄露机密?”
“你还年轻,嘴上没个把门的。万一和别人吹牛,说出机密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