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朕就是万历帝),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居正坐在前往济南府的轿子里。
轿子是卢成驹从济南府带来的,八人大轿,八尺长,六尺宽,比普通轿子要长宽一些,坐着特别舒服。
还专门配了一班轿夫,据说是曲阜孔府世代相传的轿夫。一班三十二人,八人一组,半个时辰换一轮。
走起路来快捷如飞,平稳不晃。
轮换时也非常有技巧,两人一换,坐在里面的人根本没感觉,轿夫就换完了。
张居正坐了一天,觉得非常舒服,也就笑纳了。
此时的他正在翻阅着北京急递过来的邸报,上面有明发的诏书,以广东海贼处理不力为由,然后遍数北虏、东鞑以及海贼寇边扰境,兵部和地方处理不及,然后皇上改京营戎政督办处为戎政督办处,临机应变,直接处理兵事。
张居正看到关键的一句,“督办处面君承旨,以督办处名义发出寄信谕旨,直诣地方督抚、总兵、都司、指挥使,遵行不误,违者以抗旨论处。”
内阁有起草诏书、敕命的权利,那必须奉批红行事。
没有司礼监的批红,内阁无权给六部和地方下达命令。
现在督办处可以奉圣谕,直接以督办处的名义发寄信谕旨,直诣地方军政官员。
遵行不误,违者以抗旨论处。
总兵、都司、指挥使等武将肯定没有勇气违旨。但是督抚就不好说了,他们有底气封驳“乱命”。
可是张居正数了数,大明督抚中宣大总督是胡宗宪,蓟辽总督是谭纶,宁夏、甘肃总督是王崇古,陕西总督是霍冀,广西兼广东巡抚是殷正茂,江西巡抚是王一鹗,福建、浙江巡抚是曹邦辅,山东巡抚是自己。
一水的太孙党。
督办处名义上是朱希忠掌纛,但大家心知肚明,是太孙管事。那么督办处发出来的廷寄上谕,大家肯定会遵循的。
久而久之,督办处发廷寄上谕,就成了定制。
所以邸报上除了这道明发诏书,其余的都是弹劾奏章,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排着队上弹劾奏章,说这是乱命。
估计等段时间,该地方布政使、按察使和致仕高官们上弹劾奏章。
有用吗?
张居正冷笑一声,有什么用?
你们上什么奏章,有本事不惧廷杖,去午门叩阙哭谏。
或者学海瑞先买口棺材放在家里,直接死谏。
你们这样不痛不痒地上弹劾奏章,皇上都不装了,直接发在邸报上,你们爱咋咋地!
为什么皇上这么硬气?
因为内阁也同意了,还是首辅徐阁老带着诸位阁老联署上疏,陈述边务兵事诡秘多变,兵部和内阁难以临机应对,出了不少篓子,甚至还举出了东南倭患、庚戌之变和癸亥之变,应变不及,酿成大祸。
恳请皇上行万全之法。
于是皇上就行了戎政督办处这么个万全之法。
皇上和内阁达成了默契,反对声再汹涌喧嚣,也于事无济。
老师,应该跟皇上和太孙达成了某种协议,谋到了身后事的保证。
张居正放下邸报,长舒了一口气。
督办处,统筹局,这是皇上留给太孙殿下的尚方宝剑。
皇上想隔代传位给太孙殿下,但是碍于礼法国制,中间还有太子。皇位必须由太子传给太孙,只是太子平庸,太容易听人劝。
于是皇上深谋远虑,给太孙留下督办处和统筹局以为依仗。
老师也看透了这一点,大家很默契地达成了协议。
朝堂局势已经稳定,只是自己的马政革新,看样子不会那么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