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2/2页)

都来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儿科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2.循环系统

(1)足月儿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途径和动力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与解剖学的变化互为因果:1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液循环终止;2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3回流至左心房血量明显增多,体循环压力上升;4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上关闭。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5/50mmhg(10/6.7kpa)。

(2)早产儿 心率偏快(120~160次/分),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

(1)足月儿 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幽门括约肌较发达,胃呈水平位,容量小,易发生溢乳。肠道相对较长,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乳汁中的营养物质;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毒症状。除胰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能满足消化蛋白质及脂肪的需要,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2~3日排完,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胎便主要由浓缩的消化液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墨绿色,较黏稠。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同时,肝内酶不足使新生儿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2)早产儿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肝内酶的量及活力比足月儿更低,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核黄疸。肝糖原贮存少,肝合成蛋白能力差,易发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及水肿。

4.泌尿系统

(1)足月儿 出生时已具有与成人相同数量的肾单位,但肾小球滤过功能低下,浓缩功能差,易发生水肿或脱水。新生儿肾排磷功能较差,故牛乳喂养儿易发生血磷偏高和低钙血症。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如48小时仍未排尿,应进一步检查原因。

(2)早产儿 肾浓缩功能更差,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由于碳酸氢根阈值低和肾小管排酸能力差,加之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和酪蛋白比例高,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故牛乳喂养儿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血液系统

(1)足月儿 血容量平均为85~100ml/kg,其多少与脐带结扎的迟早有关。出生时血红蛋白为140~200g/l,其中胎儿血红蛋白(hbf)占70%~80%,5周后降到55%,随后逐渐被成人型血红蛋白取代。白细胞数生后第1日为(15~20)x109/l,3日后明显下降,5日后接近婴儿值;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淋巴细胞占优势。出生时血小板已达成人水平。由于胎儿肝维生素k储存量少,凝血因子2、7、9、10活性低,故生后应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k1。

(2)早产儿 周围血有核红细胞较多,白细胞和血小板稍低于足月儿。由于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先天铁储备少,生理性贫血出现早,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

6.神经系统

(1)足月儿 脑部相对大,脊髓相对长,其末端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穿时应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大脑皮质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一昼夜仅为2~3小时。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且锥体束、纹状体发育不全,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如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后期一些病理性反射如克氏征(kernig征)、巴宾斯基征(babinski征)和佛斯特征(chvostek征)等均可呈阳性反应,偶可出现阵发性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不易引出。由于前囟和颅缝尚未闭合,颅内病变时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

(2)早产儿 觉醒时间更短。胎龄愈小,原始反射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肌张力低。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视网膜发育不良,当吸入高浓度氧或用氧时间过长可致失明。小于32周的早产儿易发生颅内出血。

7.体温调节

(1)足月儿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偿产热。新生儿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环境温度过低,可发生低体温、低氧、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环境温度过高、进水少及散热不足,可使体温增高,发生脱水热。足月儿适宜的环境湿度为50%~60%。中性温度对新生儿至关重要。中性温度是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最适环境温度。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的新生儿,其所需的中性温度是不同的(表4-2)。

表4-2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重(kg)|中性温度

35c|34c|33c|32c

1.0|出生10日内|出生10日以后|出生3周以内|出生5周以后

1.5|-|出生10日内|出生10日以后|出生4周以后

2.0|-|出生2日内|出生2日以后|出生3周以后

>2.5|-|-|出生2日内|出生2日以后

(2)早产儿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更不完善,皮下脂肪更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散热,并且胎龄越小,棕色脂肪越少,代偿产热的能力也越差,环境温度低时,更易发生低体温;因汗腺发育差,环境温度过高时,体温也易升高。

8.免疫系统

(1)足月儿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皮肤黏膜薄嫩易擦破;脐部开放,细菌易进入血液;白细胞吞噬作用差,补体水平低,缺乏趋化因子,各类免疫球蛋白中只有igg能通过胎盘,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易患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分泌型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2)早产儿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更差,且胎龄愈小,通过胎盘到达体内的igg含量愈低,故更易患感染性疾病。

9.能量及体液代谢

(1)足月儿 基础代谢需要热量约为209kj/(kg·d);共需总热量为418~502kj/(kg·d)。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70%~80%,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生后头几日生理需水量为60~100ml/(kg·d),但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进食又少,出生后1周内可有生理性的体重下降,一般7~10日后恢复到出生体重。生后10日内血清钾水平较高,一般不需补充,以后钠需要量为1~2mmol/(kg·d)。

(2)早产儿 吸吮力弱,消化功能差,常需肠道外营养。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0%,按千克体重计算所需液量高于足月儿,摄入419kj热量一般需100~150ml水。

10.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疸 参阅本章第四节新生儿黄疸。

(2)“马牙”和“螳螂嘴”在上腭中线和(或)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出生数周后可自然消退;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擦拭及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3)乳腺肿大或假月经 男女新生儿生后4~7日均可有乳腺增大,还有少量的乳汁,2~3周自然消退;部分女婴生后5~7日**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3日,俗称“假月经”。二者均因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4)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出生后1~2日,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日后可自然消失;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数日后亦可自然消失。

(二)新生儿的护理

1.保暖新生儿 生后应注意保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早产儿,尤其是体重<2000g或体重较大伴低体温者,应置于预热的抢救台上或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使腹壁温度维持在36.5c左右。无条件者可采取其他保暖措施。

2.喂养 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足月儿出生后半小时即可哺喂母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3小时1次,7~8次/日。早产儿也应首选母乳,必要时可用早产儿配方乳。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哺乳量因人而异,原则上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每次量愈少,哺乳间隔时间愈短。无论是足月儿、早产儿,乳量均以哺乳后安静入睡、不吐、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足月儿15~30g/(kg·d),早产儿10~15g/(kg·d)为标准。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足月儿生后肌内注射1次维生素k 10.5~1mg,早产儿同剂量连用3次。出生后4日加维生素c 50~100mg/d,10日后加维生素a 500~1000iu/d、维生素d 400~1000u/d;4周后添加铁剂,足月儿给元素铁2mg/(kg·d),极低出生体重儿3~4mg/(kg·d),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 25u和叶酸2.5mg,每周2次。

3.呼吸管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若出现发绀应查找原因,同时予以吸氧,氧流量或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为宜,氧浓度一般为30%~40%。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以免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如出现呼吸暂停,轻者经弹、拍打足底或后背等可恢复呼吸,反复发作者可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4mg/(kg·d),分2~4次给药。继发性呼吸暂停应予病因治疗。

4.预防感染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和处置均应注意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应洗手;工作人员或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皮肤黏膜护理 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保持皮肤清洁。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钮扣,尿布宜柔软、吸水性强。一旦发现感染灶,应积极处理。早产儿免疫力低,更应注意对早产儿室及所接触的物品定期消毒,室内地板、床架及暖箱等应定期清洁、消毒;对感染者更应及时隔离治疗。

6.预防接种 出生后3日内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生后第1日、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病人,婴儿生后应立即肌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0μg。

7.新生儿筛查 应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快穿]听说你要虐?抱歉我不疼 重生之时尚女王 重生梧桐花开 重生之神级学霸 穿越之田园一梦 我的名字叫备胎 女配她逆袭了 蚀心蚀骨:总裁,离婚吧 我和她的恋爱喜剧 寄生